开场:
自我介绍
1分钟
3个标签:
第一个标签--宝爸,我们家大人分工很明确,奶奶管吃,妈妈管穿,我管玩和学。
第二个标签--立体绿化从业者,绿墙项目运营与开拓。比如说阳台绿墙、公司前台绿墙。
第三个标签--终身学习者,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学习致用类知识和思维模型。
拆书帮介绍
2分钟
什么是“拆书”?
拆书是什么?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有没有和我一样想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拿个剪刀,把书拆了。对于读一本厚厚的书,这样确实有点用,心理压力变小了,我不用一下子读那么多的书了。
直到后来参加拆书帮活动,读了帮主的书《这样读书就够了》,我才明白,原来拆书的意思是,拆知识点,更具体点说,是拆出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用的知识点。通过RIA三部曲,真正做到拆为己用,学以致用!
R:Reading,选书一般选择致用类书籍中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片段,与大家一起阅读片段。
I:Interpretation,重述原文,也就是用自己的话,把片段的核心观点,再讲出来。
A:Appropriation
A1: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反思自己的过往事件,用片段中的知识点去分析。
A2:规划应用,如何将知识点应用到自己是生活和学习中去。
什么是“拆书帮”?
拆书帮是一个以拆书为主题组织起来的学习者社群。在全国各地有拆书帮分舵,拆书帮是青年公益性质,拆书帮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帮商标是有注册的,现在全国有40多个正式分舵,30多个筹备分舵。
R阅读原文拆页
2分钟
“思维转换”一词有托马斯·库恩在他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最先提出。库恩在书中阐述,科学研究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几乎都是首先打破传统,打破旧思维、旧模式才得以成功。
¡ 古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哥白尼主张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因而激起思维转换。尽管后者招致强烈反抗与迫害,但转眼间,人类对宇宙万物的诠释完全改观。
¡ 牛顿的物理学原理至今仍是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但并未穷尽科学的边界。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又为科学界带来一次革命。
¡ 今日的美国也是思维转换的成果。传统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思维,由民主、民享的观念所取代,才促成民主宪政与自由富足的社会。
但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积极的。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人们由强调品德转为强调个人魅力,这种转换反而让我们偏离了通向成功与幸福的轨道。
不论思维转换的结果是否积极,过程是否渐进,都会让我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而且改变的力度惊人。不论思维方式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微小的改变,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即可,但是实质性的生活变化还是要靠思维的转换。
分享I便笺
3分钟
What:什么是思维转换呢?切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模式来看问题。
Why: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不转换思维,就无法得到新的知识。几乎每次重大科技突破,都是思维转换带来的。
How:思考自己是否处在一个既定的旧的思维模式中?这种旧的思维模式是否阻碍了我们的进一步发展?
重新思考,是否有新的角度来看待同样的问题。
网上盛传一个故事,说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但你知道,书多重啊,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雇更便宜的人吗?发动所有员工及其家属?要求新馆建设者承担这个义务?都不现实。在“搬书”这个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可能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案了。你需要一次“思维转换”。
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美元。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
在比如,抖音上,我们经常能刷到各种拍摄的段子,里面各种炫富,各种豪车,法拉利啊,兰博基尼啊,劳斯莱斯啊。经常让我们感慨,怎么有钱人这么多啊?这些豪车真的是他们自己的吗?未必,其实是大部分是租来的,车也是真车。那是怎么回事呢?前段时间,浙江一带洪水,导致很多老板的豪车泡水,而有个年轻人通过低价收购泡水车,做这种商业静展出租,赚了非常多的钱。
分享A1便笺
2分钟
我是如何通过转换思维,将无人机应用到传统园林行业的?
我之前在一家园林公司上班,由于公司规模扩张,需要寻找用以培育苗木的基地,常常需要到郊区、农村去考察地形。我们经常去考察的地块面积动不动几百亩,上千亩的,用手机、相机拍摄回来,向上面领导汇报,很难讲清楚哪里是哪里。经常汇报不清楚,搞半天领导还是弄不清楚现场情况。也有的人会说,用Google地图啊,问题是很多乡村地区,卫星图是非常模糊的,或者十几年前的,现状变化太大,基本用不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在高铁上翻看杂志,发现一种叫“无人机”的东西,被称为“会飞的相机”,我的思维一下子转换过来,我们考察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无人机来拍啊,这样我们从空中来俯瞰地形,不就清清楚楚的了吗?而且完全体现的是当前现状。
后来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因为我是公司第一个引进这个技术的人,我就被领导指派为无人机航拍项目的负责人。
分享A2便签
2分钟
如何在“遛娃”中利用思维转换的力量?
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带娃儿到楼下的广场玩,他是一个比较外向的小孩,喜欢跟各种小朋友玩,但是到了回家的时候,总是不肯回家。日常对话如下:
我们回家吧?
我还要再玩一会儿。
。。。
小朋友们都回家了,我们也回家吧?
我还想玩。。
。。。
明天要上学了,我们回家吧?
我还想玩。。
。。。结果每次都要托到晚上10点多,强拽着回家。
这几天,学了这个思维转换,我忽然意识到,可以转换一种思维。把这种唠叨式的,转换为提前约定+提前提醒的方式。出发前,就提前说好,我们今天9点半就回家好不好?拉勾勾。
到了楼下广场,再说一遍。中间休息过程中,喝水的时候,再说一遍,我们还有半小时回家了哦。--嗯,知道啦
这周的目标:持续应用这种提前约定+提前提醒的方式遛娃,在晚上9点半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