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目标: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在生活中以锻炼想象力为目的,有意识地利用“重复+冲突+难度递进”的方法(澄清)来编写(行为)原创故事(界定)。
[打招呼] 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是小齐
[分组] 因为今天来的人数量有限,我们就简单地分成 两组,右手边三位是一组,左手边三位是一组,待会儿我们就以组的单位进行讨论。
[介绍图书]开始我们今天拆书的第一个环节,首先给大家介绍这本书《写作教练在你家》。(场景)生活当中我们大家都记得一些故事,比如小时候听过学过的《丑小鸭》《海的女儿》《三只小猪》,这些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可能已经记不得安徒生是怎么具体地去描写这些故事的了,还有,我们古代的一些“大咖”比如韩非子、墨子、庄子他们的理论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但是我们一定记得“庄周梦蝶”“愚公移山”“杞人忧天”——这些成语故事所要给我们传达的主旨和概念我们都是清楚和知道的。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提问)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自己能不能创作出这么有想象力的故事呢?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是发展性思维,不是固定性思维的人,一定也认为我们其实也能创造出来,只要能通过一些合适的方式去锻炼。但现实是我们很多人好像都没有能力写出这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出来,那原因又是什么呢?可能我们会从小时候学语文开始说起,我们小时候学语文学什么呀——拼音、字、词、句、看图说话等——从这些开始学起,那学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什么?
(影响)很明显带来的是知识,但光有知识很明显是不足的,我们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抄袭、洗稿这种现象,就是这些人他具备了知识但缺乏写作能力,比如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想象力”的结果。他缺乏想象力,没有办法创作出属于他的有创作力有张力的故事。
(解决)所以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写作教练在你家》告诉我们很多锻炼写作的方式方法,比如怎么去锻炼我们的想象力。它的作者郝广才,是在台湾一个作家、教育家、编辑,他有一场很著名的TED演讲,也是关于写作的,他演讲的内核都在这本书里边,这是一本有深度有料的教我们怎么去写作的书。既然“写作教练在你家”就说明这本书适合家长在家里读了这本书以后教我们的孩子去写作,也很适合那些想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成人,看书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本书对想象力的描述很能启发我们去锻炼自己的想象力,首先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阅读一下这份拆页,来看一下郝广才先生是怎么对想象力进行描述的。
每当有人问我“你那些故事怎么写出来的?”、“故事的灵感哪里来?”我就要讲守株待兔的故事。灵感不是撞到大树的兔子,它不会自己冒出来。
灵感比较像森林里出没的动物,得去猎捕。打猎有方法,技术高明的猎人当然比普通猎人有更多收获,当然瞎猫也会碰到死老鼠,但运气再好,也是只死老鼠。所以灵感这东西,没什么玄妙,也一点都不神秘。只要遵循好的方法,多多练习,箭法就会强,正常可以射中狮子、老虎、熊,运气好连太阳也可以射下来。
容我再次提醒,“想故事”不光是为了文学的目的,而是要让想象力成为孩子思考的工具。这样当他有点子的时,会延伸为线,会展开成面,会建立结构。如果他将来不以写作为职业,那他可能成为爱因斯坦、米开朗基罗、斯皮尔伯格、贝聿铭、乔布斯、贝佐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所有称得上杰出的脑袋,一定是有想象力、有结构的脑袋。这就是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写作教练在你家》P128-129
I: 这段话里他涉及三个概念:运气、灵感和想象力。什么是运气、什么是灵感、什么是想象力,他也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比喻:
运气=撞树的兔子
灵感=游走的动物
想象力=捕猎的技术和能力
(板书)
比如你遇到一只撞到树死掉的兔子,那就是非常大的运气,所以运气就好似遇到了撞到树的兔子。但大部分的动物都不会撞树,作者用一般游走在森林里的动物比喻灵感,而要获得灵感,就必须有捕猎的技术和能力。这里面涉及一个成语“守株待兔”,大家对这个成语已经很了解了: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树了,他就觉得我干嘛还要干活呢,就等着兔子撞树就好了,然后等了很多年都没有再等到第二只。刚开始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同样的感觉:这个农夫好傻哦,除了这个农夫,世界上没有第二个这么傻的人犯这样的错误了。但是等我长大后,我发现很多人都在犯农夫的错误。[混淆概念]比如说我们对想象力的理解,我们就在犯农夫的错误。什么是想象力啊各位?[举例]我在想一个主题,一个故事,想怎么去写好它,嘿,突然间来了个“灵感”,然后根据这个“灵感”奋笔疾书写出我的作品——那这是想象力吗?很明显这不是想象力,这是“撞树的兔子”,是突然间蹦出来的“灵感”(实为运气)我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任何的力气,就等着“灵感”突然出现,那是不是我就在犯农夫思维的错误呢?这不是想象力,我们只是在等着运气的出现而已。那什么是真正的想象力?我们要真正捕捉灵感,就必须有捕捉灵感的技术,像李白、莎士比亚他们的作品富有想象力,正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捕捉灵感的技术和能力,才能写出富有张力、才华的文章。[概念的正确理解]如果大家认同,我们其实就可以这样定义想象力:就像拆页里说的那样,想象力是后天,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努力培养出来的捕获灵感的能力和技术,这个就是想象力。
[行动步骤]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观点,我就可以花一点时间找到很多培养想象力的方式。《写作教练在你家》就给到我们很多培养想象力的方式方法,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是其中一个方法:
重复+冲突+难度递进
[举例]写作的时候我们用到这个方法,就能有效地锻炼我们想象力了。那什么是“重复”“冲突”和“难度递进”。比如经典的《三只小猪》:老狼要吃猪,狼吹倒了第一只猪的草房子,猪跑到了他兄弟家;接着老狼又去吹猪兄弟的木房子,两只小猪又跑到了第三只小猪的家里,这回是砖房,老狼再怎么吹也没有吹倒,最后老狼从烟囱爬下去,烧死了。不同的版本细节有不同,但这个故事就用到了上面这个方法:重复+冲突+难度递进。老狼重复吹三座房子;冲突是狼和猪的冲突,狼要吃猪,猪要跑;难度递进也很明显,吹倒的房子难度在增加。用这个套路写文章,就可以很好的培养我们写作的想象力。
[和学习者互动提问]除了《三只小猪》大家还想到什么有同样套路的经典故事吗?想想看,“三”字开头的。比如《三打白骨精》(学习者答:《三个和尚》),没错了,《三个和尚》也是这样:第一个和尚挑水喝,第二个抬水喝……都是重复挑水的问题,冲突是和尚们的冲突——谁挑水?难度递进是:第一个和尚自己挑水,来第二个和尚产生矛盾了,怎么挑水:抬!来第三个和尚,不知道怎么挑了,大家就都撂倒了,不挑了,矛盾越来越重,这就用到了“重复+冲突+难度递进”;另外还有刚才说的《三打白骨精》,以及《狼来了》这些都是这个套路,所以用这个套路写文章,这是很好的锻炼我们想象力的一个方式方法。
[适用边界]当然,并不是每个故事都适合用这个套路,它比较适合那些重复的次数不能超过三、四的短小故事,如果重复次数太多,读者听起来就有点冗长了。而且它比较适合主题单一或简洁的短故事。
[A2] 接下来就是我们学以致用的时间了,以小组的单位来讨论一下,将来我们会遇到什么情境,在这个情境下我们可能会用到今天的这个套路来锻炼想象力,写出好作品。大家可以用我给大家参考的一些情境(学习资料上的提示:1、给孩子编原创故事时;2、教孩子写作文时;3、朋友聚会给大家即兴创作一个故事用以聊天时;4、演讲需要一个故事佐证自己的观点时;5、写文案需要一个很好的故事时……)在这个情境下,我们来编写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用到今天我们学到的这个锻炼想象力的故事套路。
学习者分享:一个关于阅读的故事
(场景)我来参加拆书帮,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
(故事)我是一个读书爱好者,但是读书不得要领,爱读书却等于没读书,花了时间却得不到我想获得的知识。我是怎么看书的呢?一开始我就重复地看(简单阅读,难度低),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阅读和阅读效率的冲突);第二次再次尝试看这本书,这次用到了中心内容概括的方法(阅读难度提升),对书本知识有所掌握;第三次努力读那本书,参加拆书帮这样的读书社群后,我开始用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带着目的去读,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如速读、拆书法、做笔记等(阅读技术提升,难度加大),学习者获得成长,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