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李红莲,首先用3个标签来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是一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是一名HR,第三个标签是有莞马经历的跑步爱好者。很高兴大家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参加拆书学习活动。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习者学会使用“知觉检核三步骤”化解人际关系冲突,营造谦恭与和谐的沟通氛围。
为了方便一会学习完之后的讨论,我们先分一下小组,我们就以现在同桌子的学习伙伴为一个小组,可以吗?好,谢谢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天要拆的书:《沟通的艺术》,中文版大约有60万字,它的英文名字是LOOKING OUT/IN
F(特征):作者是两位美国人。一位是以写作为生的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另外一位是拉塞尔•F•普罗克特,他是北肯塔基大学教授(Russell F. Proctor)。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话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是国际沟通领域的高手!本书从“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归纳3个学习重点:第一个了解自我:认清楚知觉和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第二个了解别人:懂得倾听才能够去高效的沟通;第三呢,了解冲突才用恰当的沟通的方式处理冲突。《沟通的艺术》帮助我们建立有效而和谐的沟通氛围。
A(优势):在这里20-35岁的爱好者请给我一个示意。好,请放下手,那么这本书已经畅销40年,比刚才的你们都年长好些年,目前看到插画再版15次,仅仅在美国就超过了200多万大学生使用的人际关系读本。所以可以说是一本经久畅销的沟通书籍。豆瓣的评分高达9.5分。它是一本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表述简洁的人际沟通入门教材。其它沟通类的书有的会比较枯燥粗简、看不懂、操作不易的教科书,但《沟通的艺术》是一个例外,既讲理论知识又给大家介绍实操技巧一步一步领着方向,最终走向沟通的高手。书里的绘画、诗歌以及故事,甚至卡通,都是美丽而有趣的,内容则经过精心组织,文本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B(利益):
B1:沟通,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作为人与人之间链接的桥梁。那么我想向大家作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调查: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而惹人生气?你是否说话过于委婉而词不达意?你又是否因为不善于沟通而引起他人对抗?你是否跟领导相处没几句话就沦落为尴尬境地?你是否与父母因为情绪没控制好就毁了一次谈话?甚至每天的工作交流是否会出现鸡与鸭讲的情况?
那么处理人际冲突、妥协、合作等要改善沟通氛围的各种沟通方法全部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B2:通过学习今天的拆页片段,你将在沟通时学会运用 “看见行为+两种行为诠释+请求澄清”三个步骤实操方法正确理解他人,减少彼此的对抗与误解,更和谐的与人有效沟通。
在我们学习“知觉检核”之前,我想问问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学的课文“小马过河”,当时小马要过河时他看到急流的河水是否敢过河呢?(学习爱好者回应:不敢)他听到了牛爷爷的话是蠢蠢欲试,可是身后传来小松鼠高声警告:河流淹死了他的同伴,让他千万不能过去。这时的他有看到河面那急流的河水,这使他产生了一种表面感知的判断,那是危险的。最后得到妈妈的鼓励,勇敢的去尝试淌过了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沟通技巧的“知觉检核”。
现在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拿到手上的拆页片段,一会阅读完的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举起自己的右手示范)。
R原文片段:【知觉检核】来自《沟通的艺术》P131-132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人际困境。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也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草下结论,想象一下别人对你这样说:
“你为什么对我生气?”(谁说我生你的气了?)
“你出了什么问题?”(谁说我有问题?)
“快点!告诉我实话!”(谁说我在说谎?)
即便你的诠释是正确的,然而义正词严、一针见血的评论很可能让对方产生防卫。知觉检核(perception checking)的技巧为你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方法。(Sillars & Pomegranate 1997)
知觉检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个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先前的三个例子知觉检核可能会这样:
“当你大声踱步走出房间,并大力的关上门时,”(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
“你真正的感觉是怎么样?”(请求澄清)
“你这几天都没有笑容,”(行为)
“我想知道是否有事让你心烦,”(第一种诠释)
“或者你只是觉得比较平静,”(第二种诠释)
“到底是因为什么?”(请求澄清)
“你说你喜欢我从事的工作,“(行为)
“但是你说这句话的语调,让我觉得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第一种诠释)
“虽然这可能只是我的猜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真正的想法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学习了原文片段,能明白到
【WHAT】知觉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人、事、物)表层的感知、认识、先入为主的判断。会受到生理因素、文化差异、社会角色等等,都会影响我们每个人从周围获取的信息都是不一样的,解读的角度也不一样。检核就是检查核实。比如正在与对面同事说话,他手机啪的一声掉在桌子上。我听到她的手机啪的一声。(这是知觉)这时我可以问她:你是对我生气还是不小心手机滑了下来?(这是检核)
【HOW】那么今天拆页的片段中,就学到了一个完整的“知觉检核”应该包含三个步骤的操作方法来建立和谐的沟通。
首先是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就是看到的别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外在表象)。
其实是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a、是自己看到的行为做出主观的武断,如刚才案例中手机的声音让我武断可能是对我生气;b、用心去体会别人的感受,有可能只是他的不小心(他是恐惧、喜乐、伤心、还是生气等等)】。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尝试请求对方做一个澄清,你是生气还是不小心,通过沟通去发现他的这种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与动机,还是无心之失)。
由于我本人学习了“知觉检核”后,把它认真的用在生活中,所以在这里我举一个生活成功的案例,更方便大家的理解: 背景是在朋友家聚餐时,我曾当着朋友面开了一个我先生挺过分的玩笑。回家后想想,一种自责、内疚的情绪。第二天早上,在出门上班时我特意准备好了早餐也买好了菜,出门时我站在书房门口细语轻声的说:菜买好了,早餐也做好的了。我屏住呼吸稍为等了等他的回应。却没听见他的声音。由于赶着出门,在上班的路上我就猜想他:果然小气,果然生气了。于是就一味的反省自己,回到办公室就写了超过800+字的道歉信,这是我们以往发生“冷战”的沟通方式。当正要准备发送的时候我又想,我可是学过知觉检核的人,那就得用起来啊。于是下班回到家我又站在书房的门口问:领导,早上跟你讲话你也不回应我一下(看见对方的不理会的行为),你是在忙没听见呢(第一种可能的诠释)?是不是昨晚我的开玩笑开大了,所以你在生我的气吗(第二种可能诠释)?是什么原因可以和我说一下吗?(请求澄清)?“我才没有时间生你的气。”我当时在看着财务报表分析,等我反应过来回答你,你早已出门了。”这可苦了我呀。这就是通过知觉检核来准确地了解事实,从而在认清事实的基础上使用和谐的沟通方式
【WHY】看到没,当看见他人的行为,如果直接用主观武断批判的话,对方会产生防卫。也没有办法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对不对?
(如果我对我家先生这样说:你这个人真是小气,说一句玩笑就冷暴力。那我们可能就没办法进行更友好的、和谐的沟通了。)
【坏处】不使用知觉检核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呢?会引起对方心理抵触、防卫,让对方认为被质问,有被压倒的感觉。
[这么做的好处]知觉检核这个办法,说白了,就是给对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正确的了解他人的机会,彼此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误解。案例充分说明了这点。
[预防异议]既然坏处知道好处也懂得了,是不是有小伙伴就想问,是不是所有的沟通都可以运用知觉检核呢?会不会有些情况就算用了“知觉检核”也达不到友好的交谈呢?对的,任何一个方法或技巧都不是万能的。当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可以做一个复盘反思,这个原因是能力不足还是客观的因素?也可以尝试请教我们身边沟通厉害的朋友,用其它的沟通技巧来解决它,相信方法比困难多,是吧!
【适用边界】通过以上的学习,不难看出知觉检核的沟通,是彼此双方都持开放性的态度,通过与对方沟通来验证自己。如果有一方情绪是关闭性的态度就不适合使用知觉检核。比如:请你现在立刻马上出去。十分清楚的知道对方感到厌烦!再使用知觉检核会引起更大的冲突;还比如老板来电话说:你现在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这种是指令明确的也不需要知觉检核;还有我们拆书帮的拆书活动通知,有时间、地点的准确信息,也不需要使用知觉检核。
· 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会运用知觉检核的方法,建立双方友好和谐的沟通,能正确的理解他人。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指令】好的,接下来到了大家发挥想象力的时候了,在未来两天或一周内会发生什么事情需要你与他人进行沟通的呢?
1、比如喊婆婆吃饭了,她一声不响的回房间并反锁房门?
2、又或者一年级好动的孩子在房间写作业超过半个小时还是很安静的样子?
3、又或者你请对面的同事帮你从文件柜拿一份项目档案,你听到他是不耐烦的回答等一下,却迟迟不见拿给你?
请在大家想象未来这两天会发生的事情,把它写在便签上。(2分钟写完3分钟分享)
请在我左手边的小组写生活的事情
请在我右手边的小组写工作的事情
请开始
【学习者只分享将要发生的的案例】:
1、学习者春霞的分享生活的案例:未来两天,我老公工作很忙,他在家看手机,我跟他讲了一堆话话的时候他都没有反应。他不理我感到很生气。
2、学习者锐平分享工作的案例:我吩咐下属工作的交待,出现下级没有反馈。
接下来,请大家再次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刚刚学习的知觉检核这三个步骤,你会怎样与他进行沟通呢?
1、 描写你看到的行为是什么?
2、 请你给这个行为两种的诠释
3、 请对方来给你行为诠释作澄清。
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未来一周的应用计划。(3分钟)
请刚才工作案例的锐 平分享一下你的应用规划
1、我看你半年总结,一个星期了还没交过来,已经拖了很长的时间。(看见行为)
2、你是不是太忙还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两种诠释)
3、我想与你确认一下,你可以说说吗?(澄清)
好,谢谢这位学习者的分享,
由于时间的关系,有请刚才分享生活案例的小伙伴可以线下与我交流你的规划应用。
谢谢分享的小伙伴,通过刚才两位学习者的案例分享,相信大家能够清晰的知道在哪里和什么人沟通时,需要使用“知觉检核”3个步骤沟通,正确的理解他人,减少更多误会。让生活、工作更和谐。那么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的拆书学习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