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闲涯客,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拆解的书籍是《幸福的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先来分一下组。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
【事件】在每个周一,你早上醒来时是满怀期望、迫不及待地起床,还是沮丧地想今天还有什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在一天的忙碌结束,上床后你是会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有成就感,还是长舒一口气说“哦,今天终于结束了”?
【提问】想象你平常的一天,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多还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多?整体来说,你会不会对新的一天或者将要到来的一周满怀期望呢?你有没有因此对生活感到迷惘呢?在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时,你有没有碰到什么阻碍呢?
【影响】正如20世纪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的:不要怕,只要听从你内心的召唤,当你迷惘时,生活就会向你敞开大门。但如果我们没有很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们就很容易就会陷入漫无目的的游荡,甚至追寻了错误的目标,最后越努力反而越陷入焦虑和抑郁的怪圈。
【解决】今天分享的《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作者通过充满智慧的语言风格,将幸福的秘密带入你的心灵深处。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这不是一本书,应该是一本练习册!”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才能走向感悟幸福的状态。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片段就是讲如何通过梳理目标圈,找到自己真正的使命并发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学习目标:
在本次学习完成后, 学习者能区分“自我和谐目标”和“外在目标”的不同,当你对现实和未来感到迷惘时,能通过梳理自己的目标圈来找到“自我和谐目标”。
R1片断一 P68
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些目标按照谢尔登与艾略特所言,是从“整合自我”生发的“自我直接的选择”。这些目标必须是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被附加在我们身上的;必须是产生于散发自我光辉的愿望,而不是为了炫耀。追踪这些目标,并不是因为他人觉得你应该这么做,也不是出于责任感,而是因为它对我们具有更深层的意义并且能够带给我们快乐。
研究也指出,那些外在目标的意义,比如我们在社会上的声望或是银行存款,它与我们内在目标的意义,比如个人成长或是与他人的关系,有着显著的不同。财富上的目标通常不是出于自我和谐,而是出于外在因素。大部分追求财富的人,为的是满足自身对金钱和社会地位的虚荣心。
I概念讲解:
这个片断讲的是“自我和谐目标”和“外在目标”之间的不同。
外在目标,也可以说是“不得不做的事”。通常是被附加或被强加的,比如社会影响、压力、欲望、责任感、恐惧等。这一类的事,不能容易的找到其与幸福感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就好像即使你生活在最民主的环境里,有时候人们也会感觉到自己被奴役了,因为每天的生活充斥着一些“必须”和“不得不”完成的事,比如写作业、写报告、参加冗长的会议、完成老板临时交办的任务、上下班长途通勤、买菜做饭、打扫房间等等。
而“自我和谐目标”,也可以说是:“内在目标“或“真正想做的事”。这种目标必须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是我们的真正兴趣所在,它不受任何外在因素驱使和影响。通过更好地设定这一类的目标,能帮助我们实现感悟幸福的人生,让我们的潜能得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比如追求自我成长、成就感、人际关系、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贡献等。在追寻这些目标时,我们的感觉不是在消耗时间,而是在让时间发光。
比如,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大家来区分一下,是 自我和谐目标OR外在目标:
我想变得有钱,以后买LV不再犹豫!(是外在目标,通常是受欲望影响)
我想让我的孩子上名校!(是外在目标,通常是受虚荣心的影响)
我想当上部门经理,以后不用再事事看领导的脸色。(是外在目标,通常是受欲望和压力的影响)
我想当上部门经理,带领我的团队创造伟大的业绩。(是内在目标,追求成就感和贡献)
我妈想让我将来成为律师,所以我选择了法律专业!(是外在目标,通常是压力和责任感)
我选择了法律专业,因为我热爱律师这个职业,维护正义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是内在目标,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预防可能异议:
好,分析到这里,有的小伙伴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目标既是外在目标,又是内在目标呢?要想追寻幸福,我们是不是要彻底避免“不得不做的事”呢?
其实,我们所做的很多事,其动机可能同时包含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主要是看内在动机占主导还是外在动机占了主导,或者“内在”服务“外在”,还是外在服务内在,只有那些由内在动机占主导的目标,才是“自我和谐目标”。
而同样的,有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是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比如对于我来说,我很喜欢做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事情,类似于指导下属的工作、组织活动、协调沟通等,但是要想把工作打理得顺畅,我也不得不做一些数据分析、文字报告、考评打分等事务性工作。我们的挑战,不是要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完全删除,而是尽可能地减少它们,并以想做的事情取代。也就是说,不得不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之间的比例决定了你的幸福感。
HOW:
好的,我们通过辨析这样几个例子,我们学会了区分“自我实现目标”和“外在目标”,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如何通过梳理自己的“目标圈”,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在使命并发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梳理步骤:
1、 罗列:将自己能做的和想做的事 全部列出清单;
2、 区分1:区分哪些是目前能做的,哪些是能做但做不了或想做还做不到的;
3、 区分2:想做的事情通过外在和内在的区分,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排除那些服务于内在目标的外在目标;
4、 核心目标:在真正想做的事里面,选出一个最想做的,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这个核心目标中。并为这个核心目标制定出行动计划。
比如说我:
1、 列清单:在企业里继续取得业绩、个人成长、赚钱、孩子的成长、人际关系、社会声望、形象管理、成为专业讲师、成为专家、写自己的书、创业。
2、 区分1:能做的-在企业里继续取得业绩和成长;赚钱;
想做的-个人成长、孩子成长、社会声望、形象管理、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专业讲师、成为专家、写自己的书、创业等。
3、 区分2:区分内在和外在-个人成长、赚钱、形象管理、社会声望、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偏外在的,而成为专业讲师、成为专家、写自己的书、孩子的成长、创业是真正想做的;
4、 核心目标:创业
通过这样的梳理,这些不时在我脑中晃来晃去的想法,就变得非常清晰,我会发现其实创业仍然是我内在最想去做且最能发挥我优势和潜力的事情。
A2规划应用:
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来尝试应用一下,大家试着使用目标圈梳理的4步骤找到自己的自我和谐目标。
请自己编一段有关于梳理目标圈的小故事,比如你帮朋友或者同事、家人梳理来目标圈。我们这个小故事要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 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其中对话部分要使用到今天学习的目标圈梳理4步骤。
我们将故事的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蕾蕾分享:我分享的是我和我的弟弟,因为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他需要去找工作,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一段对话。我会帮他来梳理自己的目标圈。
弟弟可能会问我:我不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
我说:你先想一想,咱们罗列一下,我们拿一张纸写一下,你都能做什么。
然后我们一起罗列:比如说计算机、销售、演讲、旅游等都能做
我继续引导说:那你想做的是什么?区分一下能做的和想做的
弟弟说:是计算机、销售和演讲,其他都是为了炫耀自己
我说:那么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就是能让你感到快乐的,能发挥你优势的
弟弟说:其实做计算机是我真正感到快乐的,而成为销售更多是爸爸的期望
我继续引导说:这个是不是你最想做的呢?
弟弟说:我学的就是计算机,我很想从事5G、大数据等相关的工作,这让我有成就感。
经过梳理,弟弟和我一致同意从事计算机是他的自我和谐目标。
结束语: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区分“自我和谐目标”和“外在目标”。并且通过不断梳理自己的目标圈,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标并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祝愿各位都能因此走向感悟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