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遇到焦虑的事情时,能够辨认(行为)出在这件事情里,哪些属于影响圈,哪些属于关注圈,(界定)并且能够根据聚焦影响圈4步法(澄清),减少焦虑,推进事情发展(界定)。
【招呼分组】首先在开始之前,咱们先分一下组,从我左手边开始,每相邻的两个小伙伴一组,请同一组的小伙伴抬头互相示意,熟悉一下,方便接下来的讨论和分享。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张敏,二级拆书家,非常感谢各位小伙伴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到拆书帮,陪我一起打怪升级。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 202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国家爆发了一场疫情。疫情之下,很多人都产生了焦虑情绪。拿我来说吧,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的刷手机看新闻。每次看到报道说某某工厂又倒闭了,哪家公司大幅度裁员、降薪等等,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联想到自己快见底的银行票子,再想想每个月都要按时偿还的的车子、房子,再加上每日的生活开销,焦虑的整宿睡不着觉。
【提问】: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在问题面前,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无能为力、不能改变的事上,让自己无限的焦虑下去呢?
【影响】:你越是把重点放在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上,你就越焦虑,越焦虑,你就越会对生活失去掌控感,结果是,不仅没有推进事情向积极面发展,而且还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本书解决】:遇到类似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被称为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书中详细介绍了提高效能的七个习惯,持续践行这七个习惯,能够让你的领导力、影响力和个人管理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片段解决】作者在习惯一“积极主动”里提到一个思维工具“关注圈与影响圈”,观察一个人做事是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就可以判定这个人是否是积极主动。在影响圈做事的人,他们更少的焦虑,他们能够通过行动,主动掌控自己的生活。
究竟该怎么做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今天的拆书内容。
[A1]大家自测提问设计:首先,在开始之前,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这个测试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从而判断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是消极被动人。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打分的时,只需凭借第一感觉选择就好,不需要过度思考。
自测量表内容: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个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打分完成后,将以上五项自测分数的合计数加总起来,写在“合计”一栏。算好分数的小伙伴可以向我举手示意。
好,我们现在开始,时间为1分钟。1分钟之后,我们开始解读这个自测量表
I解释自测题解释:
【与学习者互动】
好,我看到大家都做完了,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分数,听我解读。
这个自测表满分30分。
得分在25分的请举手
1位小伙伴举手。厉害了,说明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遇到挫折和焦虑,你能够把注意力聚焦在影响圈,积极的采取行动来让事情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你个人影响圈也会越来越大。
得分在15到25之间的呢?
2位小伙伴举手。
得分在15分到25分之间的小伙伴,说明大部分情况下你能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圈,积极主动的去做事,但是偶尔也会消极被动,陷入焦虑情绪。距离积极主动你有小幅度空间需要提升。
得分15分以下的伙伴请举手。
0位小伙伴举手。
没有,看来咱们小伙伴都非常优秀,没有得15分以下的。15分以下说明你更多的注意力在关注圈,你的积极主动性较差,遇到事情容易焦虑,距离积极主动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过渡】:好,相信大家已经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聚焦影响圈,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呢?接下来请大家跟我一起,更加深入的拆解“关注圈与影响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我们手里的拆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115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那些事物,也能大概判断他是否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 、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一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一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妨,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见图3一6)
消极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找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引导WHAT】:
1、提问:好的,我看到大家已经基本上阅读完毕了。我想请问大家,这个拆页主要讲了两个圈,是哪两个圈呢?
回答:关注圈和影响圈。
反馈:非常正确哟。这个拆页重点讲述的是关注圈与影响圈。关注圈是自己关注的,但是不能改变的事情。影响圈是自己关注的,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积极行动让事情发生改变。
2、关注圈与影响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回答: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事情发生改变。
反馈:是的呢,看来大家都get到这个片段的精髓了。关注圈与影响圈最大的不同是“能否掌控”,能掌控的属于“影响圈”,不能掌控的是“关注圈”。
3、请问,天气的冷暖的变化是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回答:关注圈。
天气冷了,我们主动的添加衣物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回答:影响圈。
反馈:大家回答的都非常正确啊。天气冷暖的变化,是我们不能掌控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天气,让今天暖和一点,明天冷一点,这属于关注圈的范畴。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从改变自己开始,合理的添减衣物,进而打破外界环境的制约,来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WHY】:积极主动的人通过聚焦影响圈,努力行动,推进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消极被动的人把注意力聚焦在关注圈,整日怨天尤人,唉声叹气,结果导致不但没有推进事情的发展,还把自己搞得特别的焦虑。
【HOW】
那么,我们如何聚焦影响圈,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推动事情的发展呢?根据原文片段的建议,我细化了4个步骤。
1、分析问题。遇到问题时,先要在脑子里想一想在这个问题中,我能掌控的、影响圈的事情有哪些;我不能掌控的、关注圈的事情有哪些。
2、列清单。拿出纸和笔记录,把影响圈的事情列一个清单,把关注圈的事情列一个清单。
3、接纳关注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比如环境,基因或掌控权不在自己手里的事情,学会平静的接纳 。
4、改变影响圈。也就是把注意力聚焦在影响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积极的行动起来,推进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举例子:回到咱们一开始的场景,疫情之下,很多人产生了恐惧、焦虑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问题,想想疫情期间,我能掌控的是什么,我不能掌控的是什么。
然后拿出纸和笔列出清单。拿我来说吧,疫情期间,我列出的能掌控的影响圈是:
1、在家陪伴孩子
2、阅读一本书
3、参加线上培训
4、学一门厨艺
5、出门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我不能掌控的关注圈是:
4、疫情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
5、不能参加线下拆书升级活动
6、不能阻止老板做出裁员决定
第三步:接纳关注圈。
4、接纳疫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
5、接纳不能参加线下拆书升级活动
6、不再主观臆想,老板要不要裁掉我。
第四步:改变影响圈。
1、在家陪孩子亲子阅读、一起做手工;
2、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3、参加线上拆书活动
4、学会一门厨艺:烤蛋糕;
5、出门戴口罩,做好室内消毒工作。
【适用边界】适用于遇到问题时,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行动,化阻力为动力,推进事情发展的情况。不适用试图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比如:自然规律、事物发展自然历程、天气变化、宇宙的运行规律等。
[A3]促动参与提问设计: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的,关于讲解部分就先到这里,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我们来一个现场演练。
【场景设计】:
小张今年35岁,原来在幼儿园做会计,疫情期间她失业了,在家里一直照顾孩子。随着疫情的解除,9月份的到来,小孩子的开学,小张也想重回职场,但是她却焦虑了,一方面担心自己年龄大了,很多企业都不要35岁以上人员,另一方面确实这几年自己没有什么成长,在幼儿园做简单的会计流水,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担心找不到工作,这一段时间小张为工作的事情焦虑的睡不着觉。
小陈是小张的好朋友,正好学习了“关注圈与影响圈”,了解到小张的现状,准备跟小张来一次一对一的面谈,帮助小张摆脱焦虑,让小张的注意力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在影响圈去行动。
【给出清晰指令】
现在请按刚开始的分组,现场演练,一个人扮演小张,一个人扮演小陈。
要求:小张负责把她焦虑的事情,真实的告诉小陈。小陈负责运用“聚焦影响圈四步法”,来帮助小张厘清在找工作这个问题上,哪些属于关注圈;哪些属于影响圈,并且对于聚焦影响圈,引导小张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
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演练,5分钟之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当众角色扮演,期待大家的精彩呈现。好,现在计时开始。
时间到,有哪组小伙伴可以分享,好,有请这组, 时间为3分钟。
【学习者案例】
小陈:最近忙什么呢?好久都没有你的消息了。
小张:哎,没忙什么,在家带孩子呢,前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关系,幼儿园经营不景气,自己也失业了,就专心在家带孩子。这不,马上9月1日了,孩子都上学了,自己也想着回到职场,正为找工作的事情发愁呢。焦虑啊,整夜睡不着觉~~~
小陈:所以让你焦虑的事情是?
小张:怕找不到工作。一方面自己年龄大了,都35岁了,很多企业都要年轻的,35岁以后就不要了,再有就是自己这几年在幼儿园呆着,只做一些简单的帐,其他报税什么的都不会了,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怕找不到工作。
小陈:这确实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我能体会到你现在的心情,我刚刚学习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关注圈与影响圈”,说不定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小张:那太好了,你给我提一些建议吧。
小陈:首先第一步:分析问题。也就是咱们先想一想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哪些是你的影响圈,你说了算的;哪些是你的关注圈,也就是你说了不算的。(分析问题)
小张:好像写简历、去58同城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是我能掌控的,但是人家要不要我我说了不算,就不是我能掌控的。
小陈:那好,我们把我能掌控的,自己说了算的的部分列一个清单,写上“影响圈”,把不能掌控的,自己说了不算的列出一个清单,写上“影响圈”。(列清单)
小张:好的。我写上了。
小陈:所以你的关注圈是:对方是不是不录用我,对吗?
小张:是的。因为我觉得对方会认为我年龄大,而且只会简单的会计处理,复杂一点的像报税什么的都不会。对方不要我。
小陈:好。这属于关注圈的内容。人家用不用你,是人家的事情,你做不了对方的决定。无论结果好坏,我们都要接受。你认同吗?(接纳关注圈)
小张:我认同。
小陈:我们再来看影响圈。你说了算的,能通过你的行动就让事情发生改变的是:1、写简历2、上网搜索工作3、自我充电、4、用心准备面试。好,这些都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让对方录用我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就把重点聚焦在这里,行动起来,你认同吗?
小张:认同。
小陈:好,我们就从这4件事情里先挑两件你立刻就能做的事情,先行动起来好吗?
小张:好的。那我就先写简历发布在网上,然后报个培训班,先自充电吧。
小陈:好的,那就马上行动起来,祝你好运。
小张:好的,谢谢你,我感觉没有像之前那么焦虑了,而且一样子脑子清楚了很多。
【拆书家点评】: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表演,小张坦诚的告诉了小陈她关于工作上的焦虑,小陈帮助小张把关注点放在了做好简历和自我充电上,非常棒,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A2找人分享】催化学习者应用
相信现场演练,大家对“聚焦影响圈四步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吧。有句话是说“教是最好的学”,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给大家布置个小作业,回去在一周里,找身边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今天所学的聚焦影响圈的四步法的内容,跟他聊一聊什么关注圈与影响圈最大的区别,如何把注意力聚焦在影响圈,想想有哪些要点可以分享,你分享的要点越多,你掌握的内容越牢。
完成之后的小伙伴,请你把作业微信私信给我。
【学习者案例】:
分享者:王丽
【分享要点】改变焦虑的方法:聚焦影响圈,从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做起。
关注圈与影响圈最大的区别是:自己是否具有掌控权。自己能掌控的,能通过自己积极努力让事情变好的属于影响圈,自己不能掌控的,属于关注圈。
如何聚焦影响圈呢?
首先第一步:要分析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有哪些事情属于自己能掌控的,哪些属于自己不能掌控的。
第二步:列出清单。把能掌控的事情拉一个单子,框成一个圈成为“影响圈”,把不能掌控的事情拉一个单子,框成一个圈“关注圈”。
第三步:接纳关注圈。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就心平气和的接纳它,不再费神的想它。
第四步:改变影响圈。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就要积极主动的行动起来,改变事情,先从我能做的做起。
比如:孩子期末考试成绩。能控制的影响圈是努力做练习还有考试当天孩子认真做题,不能控制的是孩子考得分数,这属于关注圈。所以只要孩子认真努力了就好,至于分数到底考多少,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考虑到这里好像没有那么焦虑了。
【结语】: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讲了“关注圈与影响圈”。以及如何通过聚焦影响圈可以缓解焦虑。最后我分享一个非常有有名的祈祷词: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辨别它们。
希望大家都能够: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感谢大家25分钟的积极参与与陪伴,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