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大家好,欢迎来到拆书练级现场!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爱心树。我是一名热爱学习的国家注册会计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目前,我的定位是学习促进者和积极心理学传播者。
二、学习目标:
今天我带大家进行拆书学习,主要是一起学习关键对话过程中的一种促进高效沟通的方法——“行为方式回顾”。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希望你能在关键对话中发现有强烈情绪让你陷入沉默或暴力时使用“行为方式回顾”法发现自己行为倾向背后的情绪及想法,区分事实与想法,从而能够通过思考和质疑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倾向的必然性和唯一性,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以及行为倾向。
为了方便我们一会儿进行讨论交流,我们还按照上次的分组,朱朱和爽妹一组,药山老师和六六一组。
三、图书介绍:
今天我要分享的学习内容来自《关键对话》这本书。
F:《关键对话》是一本聚焦关键对话的沟通类书籍。所谓关键对话,是指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表现出激烈情绪的对话。
A:这本书是由四位美国知名的演讲师、咨询师共同完成的,优点是内容涵盖从对话高手的经验提炼出来的关键对话全程秘诀,重点教给人们如何调动情商和智商顺利完成关键对话,技巧与案例并行。
B1:通过学习实践这本书的技能方法,你能学会正确应对诸如让领导给你加薪升职、在组织讨论决策时表达不同意见、让配偶或孩子改掉某个你难以接受的行为习惯等等的关键对话,不但能有效解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还能增进人际关系,提升组织绩效,全面提升你的人生质量。
B2:本次学习的拆页内容,则可以让你学会在关键对话中当发现有强烈情绪让你陷入沉默或暴力时使用“行为方式回顾”法发现自己行为倾向背后的情绪及想法,区分事实与想法,从而能够通过思考和质疑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倾向的必然性和唯一性,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以及行为倾向。
四、R原文片段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所见所闻→主观臆断→形成感受→展开行为)一级一级地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五、【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小伙伴们已经完成阅读了,现在我用自己的话分享一下这一段的内容。
【Why】在关键对话进行中,你有时会发现自己因出现强烈情绪而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中,这会给对话带来风险,导致对话无法正常进行,或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时,怎么办呢?寻根究底!找到是什么导致你陷入风险状态。
【What】“行为方式回顾”是在关键对话中通过由行为倾向反推自己的情绪、想法以及想法来源的方式来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情绪和行为倾向,使对话有效进行的过程。
【Where】在关键对话进行中如果发现自己因强烈情绪而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中时,可以使用“行为方式回顾”法来改变想法、情绪和行为倾向,从而使对话得以有效进行。
【How】如何进行呢?我们可以通过四步进行“行为方式回顾”:
举例说明:在你的生日那天,你的配偶晚上11点才回家,他好像忘记了你的生日,之前你打电话几次他都没有接听,回家只淡淡地说自己朋友有事找他。这时,你感觉自己想要和他吵架甚至想将他推出门外。但理智提醒你这样的结果是两人的感情会被破坏。这时你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发现自己的沉默或暴力应对倾向。问自己:“我是否有沉默或暴力的应对倾向?”你的答案是:“是的,我想和他吵架,我想惩罚他,将他推出门外。”
第二步,探寻应对倾向背后的情绪。问自己:“是什么情绪导致我这种行为倾向?”你的答案可能是:“是愤怒、失望、伤心。”
第三步,发现情绪背后的想法。问自己:“是什么想法导致这种情绪?”你的答案可能是:“他竟然忘记了我的生日,他太可恶了!他现在心里已经没有我了,太可怕了!什么朋友?还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了新欢了呢,这让我无法忍受......”
第四步,核对(实)想法背后的事实。问自己:“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背后的事实是什么?”这时你也许发现,“他心里已经没有我了”“他有了新欢”这都不是事实,而是自己的无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事实只是你的配偶晚上11点回家,他还没有来得及祝贺你生日快乐(也许他还准备了给你惊喜)。这时如果你能静下心来,你自己也许就会找到否定有关“他心里已经没有我了”“他有了新欢”两种主观臆断的客观事实。
经过这个“行为方式回顾”的过程,你将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通过区分事实和想法,发现自己想法的主观臆断性,质疑自己并不一定正确的想法,你的情绪会有缓和和改变。从而可以避免一场伤害彼此感情的暴力冲突。
六、【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我们刚刚学习了关键对话中的“行为方式回顾”法,即通过提出四个问题:“我是否有沉默或暴力的应对倾向?”、“是什么情绪导致我这种行为倾向?”、“是什么想法导致这种情绪?”、“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背后的事实是什么?”来反观并质疑自己想法、情绪及行为倾向的正确性,从而改变想法、情绪及行为倾向的过程。
现在,我们不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一:你工作效率高,工作上硕果累累。你的上司(女)给你越来越多的工作,你已经超负荷了。更有甚者,你看到办公室里其他人都悠游自在,好不轻松。上司今天甚至承认给你这么多工作,是因为你能者多劳。
场景二、在一个朋友聚会上,大家商量策划组织一次自驾游。你主动提出愿意带头做这件事。你的配偶立刻用大家都能听见的居高临下口吻说:“得了,亲爱的,你对路线、景区、住宿、餐饮一窍不通,还是让这些方面有头脑的人去做吧。你太自不量力了。”
请大家自主选择一个场景,想象一下面对这种情境,你是否有暴力或沉默倾向?请使用“行为方式回顾”法分析自己为什么有这种行为倾向,尝试改变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
我们以两人为一组进行演练,分别扮演一个人大脑中的感性小人和理性小人,感性小人想要爆发或沉默,理性小人则使用刚刚学到的技能帮他梳理。也就是理性小人分步提出四个问题,感性小人进行回答,一起体验这个思考和改变的过程。实际演练中,我们还可以追加一个问题“我发现了什么?这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看看这个过程带来了什么改变。
现在,由感性小人选择场景进入状态,理性小人进行提问,我们进入演练吧。5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组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朱朱和爽妹演练:
朱朱(设计师,感性小人):选择工作场景,被上司安排超负荷工作。
爽妹(理性小人):快下班了,领导突然给你分配了很多工作,这种情况下你是否有暴力或者沉默的应对倾向?
朱朱:嗯,我会沉默。有一种不得不接受但必须得干的感觉,我还会把这个工作做完。但是,特别沉默、冷暴力的感觉。
爽妹:是什么情绪导致你这种行为倾向?
朱朱:烦躁、暴怒、压抑、冷漠
爽妹:是什么想法导致这种情绪?
朱朱:客户没有自己的时间观吗?快到下班的时间安排工作,客户早去干嘛了?(他们不该这样!)
爽妹:这个想法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背后的事实又是什么?
朱朱:暴怒完之后仔细想想,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客户非要在这个时候给安排很多工作,有可能是客户的上司临时给他安排的工作,他不得不找我们来把这个工作完成,主要还是可能是客户的上司安排的。
爽妹:这样想的时候有什么改变吗?
朱朱: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改变了一个想法,很多时候原因不是客户,不是直接和我们沟通的客户造成的,而是他背后的领导造成的。这样想的时候,我就稍微能达成一个谅解,心里没有那么难受那么暴躁了。
结语: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啦,希望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学到在关键对话中发现有强烈情绪让你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使用“行为方式回顾”法发现自己行为倾向背后的情绪及想法,区分事实与想法,从而能够通过思考和质疑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倾向的必然性和唯一性,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以及行为倾向。
感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