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用断舍离创造想要的生活!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用断舍离创造想要的生活!

开场:

TF1-1 已通过

一、自我介绍 1分钟

大家好,我是毕晓丹,同事们习惯喊我“丹姐”。欢迎大家来到我的TF1-1拆书现场。我是爱学习爱瑜伽的强迫症,外卖运营教练,人力资源管理师,同时我也是一个7岁男孩的母亲。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升级打怪的路上互相赋能,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

二、拆书帮介绍2分钟

我们因为“拆书”相识,接下来我简单给新接触的朋友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拆书并不是把书拆散,而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们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快速提升学习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RIA便签法,R指的是阅读原书的拆页,I便签是用自己的理解重述原文的知识,A1便签对应自己过往经验,A2便签规划自己的目标和行动。

还可以适用于组织学习,拆书家拿一本书可以拆成一场现场学习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将知识拆为己用。

而拆书帮是一个因为拆书而自发形成的学习者的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用断舍离创造想要的生活,现在我把原文拆页发给大家,用1分钟快速看一下。

三、【R】阅读原书拆页  《断舍离》P24

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这就是“物质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导致: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们就在“暂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人们对物品也会有同样的定式思维——“(可能)以后也没有使用的必要,不过还能用,姑且留下来吧”。

人们带着这种“物质轴”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扎进这个无法想象的物质过剩时代。

四、分享I便签 2分钟

我们总是自愿买各种东西放到家里,一不小心家里到处摆满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物品。“这个还能用,没准以后用的到”带着这种思维,我们拥有了一堆杂物,杂乱无章的放着不知不觉中我们找东西变的困难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

所谓的物质轴思维,我们在面对“物质”时,不是先考虑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否需要,而是先考虑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来衡量判断这个东西是否该舍弃。杂物、衣服、信息、关系等等,不管是空间、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我们都要提醒自己摒弃物质轴思维。

怎么做呢?

1、呈现:把所需要整理的物品摊开呈现

2、排序:以是否需要为标准排列

3、分类:可以分为正在用,没再用,收藏品

4、整理:收藏品定位放好,没再用的舍弃,将就/凑合在用的舍弃

五、分享A1便签 1分钟

在接触断舍离之前,我总是看到喜欢的衣服就买回家,衣柜里堆满了各种风格的衣服搞得自己找衣服有点难又很烦,还不舍得扔。在去参加一次聚会时,早上翻出了5件不同颜色的T恤,2条不同的裤子,搭配有点烦又找出了几件连衣裙,翻腾半天还不确定穿什么好,最后来不及,就随便穿了件衬衣和裤子出门了。晚上回家,打开衣柜,翻塌的衣服要淌出来,一想起还要重新整理,就好烦。

反思:总是买,却不舍弃,造成堆积如山的衣服摊在衣柜,每次收拾从来不考虑这件衣服是否需要,只是觉得还能穿,没准哪天搭衣服穿呢。

六、分享A2便签 1分钟

我学了这个拆页后,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断舍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书。舍弃5本不需要的书,购入5本需要的新书。

做法是:

1、呈现:把所有书找出来

2、排序:以需要为标准,以使用时间由近到远排列。

3、分类:分为经典工具书,不再翻阅的书,正在看的书。

4、整理舍弃:留下的书统一标记,分类放置方便下次取用,不用的书籍,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感谢这些带给我成长的书,希望带着我的祝福,继续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现在我的书已经整理好了,取用方便,断舍离让我们轻装上阵,整理出一个我们想要的生活。

最后总结一下我今天的分享:2分钟

l 什么是物质轴思维?

所谓物质轴思维,是以物质是否能用的角度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是“我”是否需要。

l 摒弃物质轴思维,怎么做断舍离?

分为四个步骤:呈现-排序-分类-整理

希望这个拆页的分享可以带给大家收获。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这就是“物质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导致: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们就在“暂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人们对物品也会有同样的定式思维——“(可能)以后也没有使用的必要,不过还能用,姑且留下来吧”。

人们带着这种“物质轴”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扎进这个无法想象的物质过剩时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总是自愿买各种东西放到家里,一不小心家里到处摆满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物品。“这个还能用,没准以后用的到”带着这种思维,我们拥有了一堆杂物,杂乱无章的放着不知不觉中我们找东西变的困难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烦恼。

所谓的物质轴思维,我们在面对“物质”时,不是先考虑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否需要,而是先考虑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来衡量判断这个东西是否该舍弃。杂物、衣服、信息、关系等等,不管是空间、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我们都要提醒自己摒弃物质轴思维。

怎么做呢?

1、呈现:把所需要整理的物品摊开呈现

2、排序:以是否需要为标准排列

3、分类:可以分为正在用,没再用,收藏品

4、整理:收藏品定位放好,没再用的舍弃,将就/凑合在用的舍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在接触断舍离之前,我总是看到喜欢的衣服就买回家,衣柜里堆满了各种风格的衣服搞得自己找衣服有点难又很烦,还不舍得扔。在去参加一次聚会时,早上翻出了5件不同颜色的T恤,2条不同的裤子,搭配有点烦又找出了几件连衣裙,翻腾半天还不确定穿什么好,最后来不及,就随便穿了件衬衣和裤子出门了。晚上回家,打开衣柜,翻塌的衣服要淌出来,一想起还要重新整理,就好烦。

反思:总是买,却不舍弃,造成堆积如山的衣服摊在衣柜,每次收拾从来不考虑这件衣服是否需要,只是觉得还能穿,没准哪天搭衣服穿呢。

A2:

我学了这个拆页后,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断舍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书。舍弃5本不需要的书,购入5本需要的新书。

做法是:

1、呈现:把所有书找出来

2、排序:以需要为标准,以使用时间由近到远排列,

3、分类:分为经典工具书,不再翻阅的书,正在看的书。

4、整理舍弃:留下的书统一标记,分类放置方便下次取用,不用的书籍,送给有需要的小伙伴,感谢这些带给我成长的书,希望带着我的祝福,继续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现在我的书已经整理好了,取用方便,断舍离让我们轻装上阵,整理出一个我们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