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靠谱》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NO.213期】周日拆书主题:反驳“但是”法+改变关注目标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郑州轩辕分舵线下拆书课。

我是孔鹏举,孔子的“孔”,岳飞岳鹏举的“鹏举”。之前在武汉高校当了7年老师,如今在郑东新区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如果拿拆书帮常用的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的话,那就是:一管理学博士、二办公软件达人、三保险规划能手。如果大家对这三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回头我们可以多交流。

在正式“拆书”之前,我首先简要介绍下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赵周老师,也就是现在拆书帮帮主,创立的一种学习方法论,代表作是《这样读书就够了》。所谓“拆书”,不是说把一本书的书页拆散、拆开,而是将书的内容拆为己用。它强调在看书的过程中,将书中的知识关联自己过去的经验,规划在未来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关联经验、规划应用”八个字。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拆书法是RIA便签法,R是阅读原文,I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A是将知识拆为己用,其中A又分为描述自己相关经验的A1和以后该怎么做的A2。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是一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将知识拆为己用。例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就是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而“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建立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郑州轩辕分舵。分舵是一个非营利的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好了,以上就是“拆书”和“拆书帮”的介绍,下面就正式进入我们今天的拆书课。今天,我带领大家拆解的书目是《靠谱》。首先,给大家2分钟时间,请大家阅读手上的原文片断。看完的小伙伴可以向我举手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靠谱》,P3-P5。

咨询公司十分注重“先讲结论”这一原则。为了时刻注意这一点,这一原则被十分彻底地落实到了每一项工作上。

不光是咨询报告,还有日常邮件、笔记、与上司的沟通等,一切都贯彻着“先讲结论”的原则。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简洁明了地讲清问题。在短时间内将必要信息传达给对方。

其实,我也是费了很大精力才适应这个法则。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总是先有原因,而后有经过,有顺序,最后出结论,因为日语的语言顺序就是这样。先讲结论,就是把这个习惯反过来。这需要时间适应,只能通过练习来掌握。

遵循PREP模式

PREP法是一种“先讲结论”的方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REP的原则。

PREP由以下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

Point=结论
Reason=依据
Example=具体事例
Point=重申结论后结束

将上述步骤有意识地反复循环,最终掌握。

比如,用PREP法介绍此书:

“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掌握我在咨询行业第一年里所学到的技能。这些技能具有普遍性,15年后仍能发挥作用。

“为什么是咨询行业第一年的技能呢?首先,相比其他行业,咨询行业能够学习到系统的方法论。另外,15年后还有用的技能大多数是在工作第一年里学到的。而提炼出精髓的话能让很多人受益。

“比方说,先讲结论就是其中一例。先讲结论就是指……

PREP法基本上是上述感觉。

总而言之,这就是“模式”,可以有意识地套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读完了。

在座的小伙伴大多是职场人士吧?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向领导汇报工作,洋洋洒洒、滔滔不绝讲了半天,却发现领导一脸懵圈,明显没听懂你想说什么?部门内部讨论工作,别人的发言听起来头头是道,轮到你.一开口就能把大家讲晕?【Why: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片断】

如果大家有类似的经历,想解决类似“如何表达,才能让对方快速了解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问题,那么恭喜你,今天来对了!刚才原文片断提到的:“先讲结论、再说论据、再举例子、最后重申结论”的“PREP”法,就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模式。【What:这个片断提供的是什么方法】

下面我们就结合例子,给大家具体讲一讲这个“PREP”四步法:

一是先讲结论(Point)。和别人沟通时,开门见山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对方一下就抓住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向领导汇报月度例会召开时间,就直接说:张总,我们建议把这个月例会时间定在3号。

二是再说论据(Reason)。证明为什么刚才我们提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对于上面的例子可以这样说:会议时间的确定,主要考虑时间、人员、费用三个因素。一是时间上合理。3号是月初,可以及时总结上个月的工作,落实这个月的任务。二是人员全在郑州。外地出差人员,3号集中返回郑州,开会可以保证全员参与。三是酒店费用最低。附近酒店上旬入住率低,优惠力度大。

三是再举例子(Example)。论据偏重说理,不够具体形象,可以进一步给出例子,增强说服力。比如:为了说明费用最低。可以列举出酒店上、中、下旬的价格。

四是重申结论(Point)。再次加深别人对我们结论的印象。比如:基于以上时间、人员、费用等三方面考虑,我们决定把例会时间定在3号。【How:这个方法需要按照什么步骤去做】

那么,这个方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而言,“PREP”比较适合职场的沟通环境。如果用于家庭内部亲密关系成员之间,就会显得有点刻板、比较生硬,那时候可能更适合“先举例子,再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Where:这个方法适合用在哪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去年我们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我在小组讨论结业论文题目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运用了“PREP”方法。当时我是这样发言的:

“我建议将题目定为‘公司信息系统优化完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理由:一、这是公司领导关心的事。信息系统是公司发展的短板瓶颈,影响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二、这是公司部分中层关注的事。信息系统优化完善是信息中心的重点难点工作,但他们部门又不能单独完成。三、这是基层有话说的事。对于公司信息系统,我们小组10个人都有切身体会、都能谈出自己观点,有利于写论文时群策群力。所以,基于以上公司高层、中层、基层三个方面的分析,我建议将题目定为‘公司信息系统优化完善研究’”。

如果当时上去就说“我觉得从公司高层方面考虑,如何如何;从公司中层方面考虑,如何如何;从公司基层方面考虑,如何如何”。大家就会不停猜“他说这些干什么”“他到底是想说什么”,直到最后听到结论,他们才可能会恍然大悟,“噢,原来他想说这个啊”。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大家听的就比较累,通俗点讲,就是“比较烧脑”。

从上面我的个人经历,大家可以看出:在职场沟通中,无论是汇报工作、会议发言,都有“PREP”的用武之处。开场的时候,我讲过自己在家庭保险规划上面有些心得,下周就有一位同事想找我聊聊。他想买保险,又犹豫不决。到时候,我就准备用“PREP”的方式和他谈,力争让他尽早购买保险。具体可以这样跟他说:

1、先讲结论:

“我觉得你真的应该尽早购买保险”

2、再说论据:

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合理的保险配置,可以保证意外发生后,不会对现有生活产生太大影响。二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可能会出现想买保险的时候,身体条件不满足投保要求。三是买的越晚,保费越贵。

3、再举例子:

你看我,2015年买的终身重疾,50万保额,每年交6500,交20年。4年后,2019年同样50万保额,要每年交6800,交30年。从交的钱上看,之前6500交20年,4年后6800交30年,贵了一半还多!

4、重申结论:

所以,真心建议你,如果想买的话,就尽早买吧。

这样聊下来,他对保险的优点一目了然,沟通起来也会更高效。

最后,我们简单总结一下:在职场沟通中,“PREP”通过简单的“先讲结论、再说论据、再举例子、重申结论”四个步骤,可以简洁明了的向对方传递我们要表达的信息。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也能用起来。本次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