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东莞乐享分舵第125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疑问句反馈法

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倾听时使用“疑问句反馈法”,用心理解倾述者的意思。

图书介绍

大家好,我是周琴,用三个标签介绍就是职场妈妈、新手拆书家、早起者

我们按刚才高平的分组,每桌为一组,一共2组。

F:今天我分享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有着50多年的非暴力沟通实践经验。这本书指导人们用爱主导沟通,专注于沟通双方的感受和需求,从而促进倾听、理解和由衷的互助。

A:《非暴力沟通》全球畅销百万册,在亚马逊、豆瓣等各大平台的沟通类畅销书排行榜名列前茅,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它用大量的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沟通知识,还列明了直接能套用的实操场景和方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B1:练习书中的技能,我们能学会分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突破由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带来的思维方式,用不伤害人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B2:今天的疑问句反馈法,教我们如何主动反馈我们的理解,来准确领会对方话里话外的意思,消除误解和争议的同时,还能帮助对方更深入地了解他自己,从而提升双方关系的亲密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用1分钟阅读拆页原文。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谢谢!

【R】《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已经阅读完毕,现在一起来拆解它。

【what】原文片段示范了如何从3个方面用疑问句给予倾诉者反馈,我把它简称“疑问句反馈法”。

【how】疑问句反馈法,我们可以总结为“三问四确认”:

一问:问事实,①确认具体在聊什么事物。“你说的XXX,是指XXX吗?”

二问:问感受,②确认对方当时的感受、③确认对方的需要/诉求。“你是感到有些XXX(感受)吗?你希望被XXX(需要)吗?”注意换位思考的语气,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是在理解和体会,而不是下结论。

三问:问请求,④确认对方的请求。“你需要我做XXX(行动),是吗?”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来说,一个人带着情绪跟你倾诉,他会期待得到你的理解和包容。

可是遇见带情绪的沟通,人们一般会期待赶紧处理掉麻烦,直接毫无保留给出建议却换来争执,此类现象很常见。缺乏包含理解的反馈,很有可能事与愿违。例如直截了当地问“你说的是什么事?”“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你希望我怎么做?”这些问题很简单也很直接,却带来距离感,并没有体现你在用心听对方前面已经说过的话。对方会因为你的不理解而失望,认为你在敷衍他。沟通可能以误解、沮丧甚至是争吵结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更别提推进新的行为了。

举个例子,我闺蜜抱怨她丈夫:“你都不好好听我说话。“丈夫回应:”我这不是在听吗?“没有用心体会妻子的意思,闺蜜为了让丈夫明白自己的感受,不停罗列没有好好倾听的细节,最后没好气地离开,关系恶化。


这些都是不用疑问句反馈法的后果。

过了两天,丈夫开窍了,主动提起这件事,询问闺蜜:”你感到有些失落,是吗?你需要被体贴被关心,是吗?“闺蜜觉得,他还是懂我的。然后不再数落,而是谢谢他的理解。两人还讨论了以后如何加深沟通,关系得到改善。

疑问句反馈法,焦点放在理解对方表达的内容,让对方感到友好和包容,帮助他平复情绪,进入理性解决问题的环节。

【where】特别适用于带着情绪的沟通,用于倾听者不确定理解是否到位,或者倾述者期待反馈的时候,向对方传递“我在用心理解你”的信息。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只用其中一点,也可以三点联合应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下面的这些情境呢:

[显像提问]

比如,同事跟你抱怨领导工作安排不当,你不想背后议论领导,又不好意思反驳同事,不知如何作出反馈;

孩子放学回家,很高兴地跟你说在学校被表扬了,你回答:“嗯,不错。不要骄傲啊。”孩子瞬间不开心了;

闺蜜或者兄弟跟你抱怨对象的不足之处,你好心安慰他,卖力地帮着一起数落对方,结果你哥们或者姐妹给你甩脸子,冲你发火......

不用局限于我的举例,回想一下,是在什么时候,哪种场合,你和谁沟通,不知道怎么反馈或者反馈不当,让你们不欢而散?请大家用1分钟在小组内讨论,写在便签上。一会我会邀请小组代表上来进行分享。

现在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学习者案例记录:

高平分享案例
2-3周之前,弟弟请她帮他找工作,可是没有找到合适的。

当姐弟俩沟通这个问题的时候,弟弟有些生气,责怪姐姐没有用心帮他找工作。

两人的沟通以不欢而散告终。

拆书家:很感谢这位小伙伴带给我们这么生动的故事。确实,有时反馈不及时或者反馈不当,还真是会吃力不讨好。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的“疑问句反馈法”,焦点在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如果再次回到你便签中的情境,你会怎么应用“三问四确认”的疑问句来处理当时的沟通反馈问题呢?

请在便签中写出你反馈的说辞。写完后在小组内讨论,时间3分钟。

我看见现场有的小伙伴写的很详细,现在他们来分享一下。有愿意主动分享的伙伴,请举手示意。

学习者案例记录:

高平分享:

再回到刚才跟弟弟沟通的场景,可以问以下问题:

一问观察,①确认在聊找工作的事情:“你刚才看到看起来有些生气,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件事吗?”

二问感受,②确认对方感受具体是什么,③挖掘确认他内心的诉求点:“你是认为我没有用心帮你找工作而失望呢?还是你自己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而焦虑?”(语气温和)

三问请求,④确认下一步行动:“你是希望我继续帮你找工作?还是请其他人帮忙找?”

非常感谢高平示范,希望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应用今天的疑问句反馈法,因为它能聚焦用心理解对方的意思,说话的时候注意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是在用心理解你,而不是下结论或评判,特别是对方情绪激烈的时候。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发和帮助,收获美好的情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