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通过现场RIA学习,学习者在面对职业发展时,能识别出属于自己的高价值领域的事情,并制定出行动方案。
【场景】
前几天我有个朋友跟我吃饭,他和我说,他在公司人缘很好,很多同事经常找他帮忙,他也会很热心的去帮助别人做事情,导致他的工作非常忙,还经常加班,但这次疫情来了,公司要缩减人员时,他却成为第一个被炒的人,他非常的不爽。我跟他聊过之后才发现,他在那家公司做了7年,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业绩和技能。
【提问】
那么想请问下大家,身边或者自己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是一份工作做了好几年,但你并没有成为这个行业的高手,尽管这份工作也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但其实很容易被替代,更多的时候只是在瞎忙活?
【影响】
我们的职场黄金学习成长期,就那么几年,那个时候大家觉得你还年轻,愿意给你机会和时间去培养你,但一旦过了25.26岁之后,公司更希望你能够去胜任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特别是你到了30岁以后,如果你还没有掌握到一门很核心的技能,没有一项别人难以替代的能力的话,那么你很可能被这个城市所淘汰,进而离开深圳的这样一个情况,正所谓留不住的深圳,回不去的故乡,这种故事在我身边每年都在发生,特别是今年。
【解决】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这种个人发展难题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方法来自《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作者是古典,他是清华大学的职业规划讲师,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达到7.8分。他里面告我们一个事情,就是高手都是在做高价值领域的事情。那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阅读一下拆页,看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巴菲特在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说:
“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看50个都没必要。投资这件事的秘诀,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人们会喊——打呀。别理他们。”
“股票的确有一种倾向,让人们太快太频繁地操作。人们很多年来发明了各种过滤器来筛选股票。而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定义你的游戏是什么,有什么优势,非常重要。”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只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不看;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棒球之神泰德的理念则是: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看上去巴菲特和泰德采用的是世界上最稳妥、最保守、动作最少的打法,但偏偏这两个是全世界最强的进攻者——一个是投资界赚钱最多的投资人,一个是棒球界年度击打率最高的选手。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OK,看到很多小伙伴都已经看完了。拆页讲的是高手的做事方法,也就是在高价值的领域,持续的做。
一般人的做法及后果:
很多人工作了十年,其实只是用一年的工作技能,重复干了十年而已。那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就是最近几年炒得沸沸扬扬的35岁现象。就是35岁就被炒了,再也找不到需要多少专业技能的工作,只能回老家或者送外卖。
【概念对比】
下面我通过几个场景的描述,看一下,是不是属于自己的高价值领域的事情?
第一个:现在5G,人工智能、生物科学都很火,我作为一个做了十年的品牌策划人,也想去学习一下5G和人工智能(互动:请问,这对于我来说是高价值领域的事吗?答:不是),不是,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机会,原文里面,巴菲特说,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我不看,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所以,生物科学对别人来说是高价值的事,但我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所以这个行业对我是没有价值的。因此要找到高价值领域的事情,首先第一步就是,你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在众多的工作和事物中,圈定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是第一步。
第二个场景:我有一个亲戚,以前是做录音机的,他是他们厂的技术一把手,后来因为CD的出现,他们的厂倒闭了,他也跟着失业了(互动:请问这是高价值领域的事吗?答:不是)。也不是,大家看下原文,巴菲特说的,他只投资可迭代的公司,虽然他的技术很好,但他掌握的这个技术是不可迭代的,那什么是可以迭代的,我举个例子,你整合资源的能力,你演讲的能力,这些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可以不断迭代的。
第三个场景:最近股票起起伏伏,我恰巧赚了一点(互动:请问这是高价值领域的事吗?答:有说不是,也有说是的),也不是,因为是没有门槛,且没有护城河的,任何一个人来做都可以,这更像是一种投机的行为。而且谁都可以来做这个事,它是没有护城河的,护城河是什么呢?就是你做的时间越长,越有优势,而很难被新进来的竞争者所取代,他们想取代你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正确做法)那么通过我刚才的讲解,我们就把“找到自己的高价值领域”梳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在众多的工作和事物中,圈定自己擅长的领域。
第二步,这个你擅长的领域,他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是可以不断精进不断迭代的,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是护城河,也就是你做的时间越长,你的优势越大,而且后来者很难取代你。
(转为正例)这么讲有点抽象,回到前面我朋友的案例,他的本质工作是做设计的,那么他如果要应用今天这个方法,这三个步骤,他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第一步,在设计这个领域,找到他比较擅长的。例如他擅长排版、手绘图、视频剪辑、P图这些是他擅长的,他不擅长的是工业设计和室内设计,那这两个领域他就不要去碰。
第二步:在擅长做的东西里面,找个可以不断迭代的事物,也就是可以不断深入学习的,例如,他那几个擅长的技能里面呢,一个是手绘图,一个是P图修图,相对来说,手绘图需要你不断学习和可迭代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一点,他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而P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图秀秀,它的价值和可迭代的空间是比较有限的。接着,他可以继续往下挖,在手绘这个领域不断的去学习,
第三步:就是怎么打造护城河,这是从精英到真正高手境界的一个重要的门槛,就是市面上画手绘的人很多,画得好的不多,但后面如果有个人,画得比他更好,他是不是就被取代了,所以他可以找到某个领域,我举个例子,他可以跟某个行业结合,例如我刚刚说的5G科技行业,他可以让他的手绘有很强的黑科技风格,做出很酷炫的设计,让他的手绘在科技领域独占鳌头,也就是在科技领域打造他个人的IP,打造他个人的品牌。如果他他在科技领域打造成功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另外的人,那就是另外的人想要进入科技领域就很难,因为他已经是名家了。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三个步骤。
【预防异议】
说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擅长的没价值,有价值的我不擅长,那怎么办呢?例如非常擅长贴发票,但这个技能没什么价值,所以这个方法应用起来会有些难度。
而且我们无法像巴菲特一样慢慢去研究,我们为了生活要去奔波,做一些没有价值但能暂时提供工资的事情,这个时候你要在组织的束缚与个人的自由度之间做一个平衡,就是起码你要识别出哪些工作有价值的,然后,多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做。
【适用边界】
另外,这个方法适用于做长期发展的事情,有个人,他的投资理念跟巴菲特是相反的(互动:那个人是谁?答:索罗斯),没错,索罗斯,他属于短期投机阻击型的投资人,他属于短期型的,他的眼光非常的快准狠。所以我们看问题要分两面,就是你现在要做的这个事情,是否是长期的,如果是长期的,你就可以用巴菲特这个方法,如果不是非常长期的,你并不需要,这是这个方法的适用边界。
讲到这里,下面我想分两个人为一组,运用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高价值领域的事情,现在请大家来思考一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应用到这个方法来写一个个人发展的方案。编一段小剧本,包含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用这三个步骤的对话等。我们等下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时间是4分钟……
剧本创作:
请大家编写应用“找到属于自己的高价值领域”这个方法,来指导个人发展的小剧本,以一问一答的形式,A遇到了个人发展难题,B用这三个步骤来解答,做一个发展方案,包含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学习者分享:麟妲
我们做了个剧本,人物有小A和小B,
时间:下一个周末
地点:南山附近的星巴克
人物:小A和小B
事件起因:A遇到了发展难题
事件经过(包含对话、动作、心理活动等):
A:小B啊,我遇到一个职业发展难题,我是做采购的,这个职位可替代性很强,发展空间也有限。
B:这个职位涉及到哪些领域啊?
A:谈判技巧啊、管理职员啊、供应商压价啊、整合资源啊。
B:那这几个领域里面,你觉得哪几个领域是可以迭代的呢?
A:谈判技巧、资源整合能力是可以迭代的
B:那这两个里面,哪一个是更有护城河的?
A:资源整合能力是更有护城河的。
所以对话的结果就是未来要重点发展的是资源整合能力。
拆书家提问:
为什么他会觉得资源整合能力会更有护城河呢?
学习者分享:麟妲
他觉得他先拿到资源、比新进的采购更有优势,就是他先拿了资源,后面来的人很难拿到他的资源,他可以更多的进行资源整合。
一句话总结:那么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告一段落,今天我们学习了找到属于自己的高价值领域的方法,这个方法还是有点难度,需要大家还有不断去思考和学习,2020年会是一个分水岭,它是一个中国从此告别高增长的年份,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趁着我们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多做高价值领域的事,都能留在深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