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技能目标:两个拆页搭配,要求:有逻辑关系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 可以使用GROW模型给自己或他人做一次教练式谈话。
目标:简单开场,分组
【开场】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上党分舵线下拆书练级活动,我是今天的领拆人,RIA学习力导师、一级拆书家闲人。
【分组】为了方便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讨论,我们简单分个组。今天有*位书友到场,我们*人一组,这样分开。
谢谢!
目标:用FAB法介绍图书。要求:清晰辨别出F、A、B
【F核心是书,激发好奇心~讲什么】
《高绩效教练》作者约翰·惠特默爵士是教练领域的先行者,本书以GROW模型为教练逻辑,清晰阐述了教练的理念和技巧。
【A优势,作比较,突出权威性】
本书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教练书籍,长期被国际教练界誉为“教练领域的‘圣经’”和金牌标准,是全球数万教练和百万领导者的必备参考书。
【B利益,可以带给学习者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你可能会说,自己又不想做教练,学这有什么用?【预防异议】你有没有给人提过建议?(停顿)其实,工作中,领导对员工,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甚至是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不经意间就会去教练他人或者被教练。
通常我们给完建议之后,自己觉得是肺腑之言、警世恒言,但很多时候对方却毫不领情,甚至还认为是一派胡言。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方法不对,用高绩效教练的方法将你不仅不用担心对方能否听进去,还能让对方通过和你的对话自己找到答案,自身得到成长,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B2】
对教练有了新的认知后,今天就用书中的2个片段,带大家一起学习如何通过一场教练式对话,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他人自己找到答案。
目标:设定学习目标。要求: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或动作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和员工谈绩效、给学生、孩子做辅导,或者给人提建议等正式非正式的教练场景下(界定),提出(行为)让对方更集中注意力专注细节(澄清)的问题。
目标:逻辑关系
【过渡语】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教练的一项基本功——提问。
下面请用1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这个片段。重点看划线内容。
【R阅读原文】强有力的问题P70-71
提问远比指导或建议更能创建觉察或建立责任感。如果任何耳熟能详的问题都能够达到目的当然好,可惜现状不是这样。我们需要检验各类问题的有效性。为此,我会用体育运动中一个简单的类比来进行说明。如果问人们什么是在所有球类运动中使用最频繁的指令,他们会告诉你:“眼睛盯住球。”
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盯住球当然非常重要,但“盯住球”的指令实际上会让你做得好吗?不会。如果会,那我们很多人都可以在运动场上表现得更出色。我们都知道,高尔夫球手在放松时击球会更直更远,但是“放松”这个命令会让高尔夫球手感觉更放松吗?不,这可能会让他们更加紧张。
如果命令一个人去做他需要做的事,反而不能产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那么什么会让我们达到目的呢?让我们尝试问一个问题。
•“你在看球吗?”我们会如何回答?也许我们会辩解,也可能会撒谎,就像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问我们是不是注意听讲一样。
•“你为什么不看着球?”我们会更加辩解,或者再加上一点儿分析。“我在看球。”“我不知道。”“因为我在想我的握杆动作。”或者更诚实的,“因为你让我分神并令我紧张。”
这些问题效果都不好,但请想想如下问题的效果。
•那个球朝你飞过来的时候,是朝哪一边旋转的?
•当球这次过网的时候,高度是多少?
•这一次,或每一次它反弹起来的时候,它会旋转得更快还是更慢?
•当你第一眼看到球旋转时,它离你的对手多远?
这些问题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出发,它们创造出了其他问题或是命令不能实现的四个重要的效果。
•这类问题促使球员观察球,否则他们无法回答此问题。
•球员会比平常更加集中精神,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因此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输入。
•这些答案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断性的,因此没有自我批评或是伤害自尊的风险。
•我们的教练有一个意见反馈圈,他们有能力确认球员回答的正确性,因此了解球员是否聚精会神。
看完了请举手示意我一下,好,看到大部分都读完了,没读完的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会进一步讲解。
技能要求:应用意译案例,不这么做的坏处,预防异议
【why】片段中的这个案例是不是似曾相识?学驾照的时候,教练是怎么训你的?辅导孩子作业时,你是怎么训孩子的?(通常做法)你有没有因为教练的训斥学得更快呢?孩子有没有被你训的进步了呢?相反,你可能因为紧张忘记动作,孩子因此而厌学。(坏处)
【意译案例】
我们就以学驾照为例,
一个教练黑着个脸坐着副驾上,一只手举起来随时准备打在你的胳膊上!
“看前面!”“打方向!”“回轮儿!”
“看哪里呢?”“往哪儿打?”
“低下个头看什么?”“为什么不踩离合?”
听到这些你怎么想?怎么回应?
开始还是紧张、怀疑自己,被这样问了以后开始抵触!
【what】这种命令、怀疑和指责的方式让对方把注意力集中在执行上,做到好坏都是在执行你的指令,把责任推给了教练,不仅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还让对方产生了抵触情绪。(坏处)所以,一定要精心构思你的强有力但不责备的问题,使得思考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并能通过这个过程学到东西。这才是教练的目的。
【how】那怎么就是强有力的问题了呢?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要是开放式问题。相对应的就是封闭式问题,“你吃了吗?”这种用是或否就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就是封闭式问题。“发生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这类开放性的问题要能得到描述性的答案,需要对方思考自己的行为。
第二,用“什么”“何时”“多少”“谁”等疑问词。不建议用“为什么”。不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吗?这种探究行为值得肯定,但“为什么”经常会带有批评指责的意味,会引发防御心理,如果确实需要类似提问,可以换成“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到了马路牙子上呢?)【预防异议】
第三,要专注细节。需要对方集中注意力在细节上才能回答。“目前这个速度,方向盘打一圈,车子会偏出去多少度?”
【预防异议】有人可能会说,直接告诉他怎么做不是更省时省力、直截了当吗?
是的,我们通常也是这样做的,那后果(坏处)是什么?可能当下做事的效率确实是提高了,但对方只是在简单的执行,自己没有思考,也没有责任,做的不好都是你让我这样做的!
【where】
当然,如果你只追求当下的效率,或者事态紧急,那你还是简单直接比较好。只要你希望对方能够有所成长,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那最后能用提问来激发对方的觉察——就是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A1要求:联系到过往具体经验
【提问设计】
现在请你想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场景:给孩子辅导作业,教孩子骑车,或者和下属、爱人、同事,有人向你询问意见建议的情况。
回忆一下,当时你是怎么说的?结果怎么样?
想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你的建议是?结果呢?
每人一分钟,小组内分享。
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付佳:孩子背诵毕业稿。
要不断提示,让我很生气,一直不断提高分贝给提示。
结果:让孩子的诵读越来越不顺,导致当天后面完全忘词。
崔姐:辅导孩子写作业
写的特别慢,甚至写着写着就睡着了,直接开骂。
结果:我直接替他写了。
【反馈设计】
谢谢**!正如原文所讲,直接给建议好不好啊?(停顿)不好!对方不仅不会感激,还有了压迫感(20日现场演练)!(回到原文)
好,再次感谢**,掌声鼓励!(号召鼓掌)
【现场反馈】
A1+要求:学习者加工出以后遇到同等情况如何做
OK,看来大家有已经觉察到或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现在就给你一次穿越的机会,让你再回到当时的场景,你会怎么做?
你能提出什么的强有力的问题?
(互动)……
还有吗?
……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付佳:这几句有难度吗?
是哪里不好理解呢?
崔姐:你写作业过程中发生什么了呢?
你遇到什么困难了?想不想跟我说一说?
需要我做些什么?
是什么让你这么慢呢?想不想和我说一说?
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现场反馈】
有没有需要帮助的?这个问题我只用回答有或者没有,这就是一个封闭性的问题。可以换成:哪些地方需要我的帮助?
【反馈设计】
是否符合“强有力问题”三个要素呢?
(互动)
哪里不符合?
非常好!我和你的看法一致!(点评)
谢谢,大家都提出了强有力的问题,为自己鼓掌!(号召鼓掌)
【现场反馈】
以后再遇到被人求助等的情况是提建议呢?还是提问题呢?
(互动:提问题!)
目标:承上启下。要求:呼应、总结、简短
通过刚才的学习,看到大家已经具备了教练的一项基本能力——提问,那接下来,就给到大家教练的必备工具——GROW模型!
目标:设定学习目标。要求: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或动作
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运用GROW模型的四个步骤(澄清),设计(行为)一次教练式(界定)对话。
目标:实用类图书、包含HOW的片段;内容不超过2页纸
请用1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拆页二
技能要求:应用细化步骤,不这么做的坏处,预防异议
【what】这就是本书最核心的教练框架,GROW模型:也就是一个完整教练过程4个阶段。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教练场景,不论是对下属、对学生、对孩子,还是和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是对上级,都可以需要进行教练式的谈话。
【why】(举例子)比如上次我们拆倒推分解法,演练结束之后,我问肖琴什么感觉,她说有压迫感!还记得当时发生了什么吗?
(互动:请肖琴和付佳回忆)
(总结:因为时间有限,付佳扮演的老付直接给出一堆自认为合理的建议。)
通常情况,我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意见建议,甚至会一遍遍苦口婆心的教训和指点,如果是下属或孩子,还会恨铁不成钢地劈头盖脑一顿指责!(通常做法)我们期望的是对方幡然悔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结果是一堆理由、满心委屈,落得个站着说话不腰疼。(坏处)
【how】(细化步骤)
正确的做法是运用教练模型的四个步骤来提问:
1、问目标。大多数人迷失的主要原因就是目标不清晰,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通过提问,可以明确目标。在这一步,你可以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要什么?
2、问现状。目前是什么情况?对于完成目标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对方客观了解自己当前的现状。
3、问方案。面对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计划?有哪些选择?这一步最主要的是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以找出最优方案。
4、问行动。方案确定后,你第一步将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行动?什么时候能完成?通过类似问题确定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观测机制。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认为每次沟通都这样一步一步问,太费劲了!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之前已经说过,再强调一次:只要是你希望对方能够有所成长,意识到自己需要为此负责,最好通过以上四步,可以迫使对方深入思考,从而自己找到答案;但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予以调整。
【where】第二,教练模型的适用场景就是各种正式非正式的、有意识地想让对方成长的教练场景,不适合紧急情况处置、闲聊或者有明显答案等情形。
要求:用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并角色扮演。
【场景设计】
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设计一个模拟教练场景:人物还是小强和老付,背景是:小强对拆书法和拆书帮很感兴趣,刚参加了两期的线上训练营,现在想要加入我们分舵。老付要以舵主或长老的身份和小强进行一次教练式谈话。
【小组讨论】
现在,请大家用8分钟时间,按照开场的分组,在小组内按照GROW模型的四个步骤,帮老付和小强设计一组对话。
开始。
(互动交流)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对方可能说什么?针对性再怎么问?注意:一定要按照GROW模型的四个步骤来进行。
【角色扮演】(6分钟)
现在要请一人来扮演老付,一人演小强,谁来?
好,两位请选择一组对话。
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老付(崔姐):恭喜你完成了两期的训练营学习!【问目标】你现在参加拆书帮目标是什么?有什么计划吗?
小强(肖琴):我特别向往拆书家,想在年内成为三级拆书家。1月份到3-3
老付(崔姐):【问现状】你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
小强(肖琴):现在我刚刚参加完训练鞋,拜了师,拿到拆书家成长手册,浏览了官网
老付(崔姐):【问方案】那你接下来计划怎么做?有什么打算?
小强(肖琴):年底会比价忙,现在还好可以抽出时间,我计划近期安排的紧凑一点,一周到两周一次,到后期难度大了可以一个月过一级。
老付(崔姐):前面的级别想到比较简单,你可以适当调整一下节奏
小强(肖琴):那我9月份之前尽量安排紧凑一点。
老付(崔姐):那你下周准备做些什么?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哪或问题,需要我们帮助的?【问行动】
小强(肖琴):我计划下周先准备好1-1 的预备表,需要和教练沟通一下,还需要分舵的前辈给与一定的帮助。
老付(崔姐):【问行动】那你明天要做些什么?
小强(肖琴):我要开始写预备表
老付(崔姐):接下来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帮助你的,欢迎你家人拆书帮上党分舵!
【设计反馈】
谢谢两位(鼓掌)!两组设计的问题都符合GROW模型的基本框架(真诚赞美),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在本书的最后把他常用的教练问题工具包给到了我们,需要的朋友可以下去后找我哦!(超越拔高)
【现场反馈】
A2要求:包括情景或场景,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场景设计】
现在请想一下,未来一周,你可以对谁进行一次正式或非正式的教练式对话?孩子?合伙人?闺蜜?或者是自己?
(等待回答)
针对什么事情?写在便签上!
(学习者设计出场景)
【行动指令】
OK,现在就针对自己写出的场景,请按照GROW模型设计自己的提问清单。时间5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付佳:和孩子沟通语言大赛的事情
崔姐:和孩子沟通考研的事情
肖琴:和老公沟通孩子教育的问题
【小组分享】
设计好了之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另一名组员可以把自己当成教练对象,感受一下这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视现场时间,公开表达)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自己的问题清单设计。
……
学习者案例记录:
肖琴:【问目标】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问现状】你和孩子目前是什么情况?
【问方案】你计划怎么改进和孩子的关系呢?
【问行动】你近期准备采取什么行动,以改进亲子关系?
【反馈设计】
非常好,对GROW教练模型已经达到满足日常基本应用的程度。(赞美)你计划什么时间执行这个计划呢?请在2周内完成,并把效果和遇到的问题发在我们分舵会员群,和大家交流讨论哦。
再次感谢!(掌声)
【现场反馈】掌声感谢肖琴的分享。
整个过程设计大体还是符合GROW模型的,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属于封闭问题。
时间关系,其他人没有分享,希望大家在为了2周内,用你设计的这一组问题,和计划教练的对象开展一次教练式的对话,并把效果和遇到的问题发在我们分舵会员群,和大家交流讨论哦。
目标:强有力的结语,要求:简短,呼应
好,我们刚刚一起学习了高绩效教练的GROW模型,今后再遇到类似他人求助等正式非正式教练场景,请记住这四个步骤,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互动)一问G~目标,二问R~现状,三问O~选择,四问W~意愿(行动)。
还要注意强有力问题的三个要是:开放式问题,疑问词,和专注于细节。
YES!完美!
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