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怎样才叫会说话》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NO.212期】周日场拆书主题:积极倾听非语言信息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胡旭,爱运动,爱阅读,爱拆书的健身教练是我的标签。

【学习目标】在跟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沟通时主动倾听非言语信息,帮助我们在交流中主动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不再因为没有完整理解他人传递的信息而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

【图书介绍】

【F】《怎样才叫会说话》这本书的作者是艾伦·加纳。美国知名沟通学专家,20多年中一直在研究,如何帮助人们学习谈话和沟通技巧。书中讲解的13个谈话技巧通俗易懂,可直接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使每个人都能学会说话。

【A】这本书在豆瓣中有8.5的评分。书中的内容以一种有趣、直接的形式来讲解沟通技巧。与其他同类型图书相比作者在本书的每一个方法讲解后都设计了对应的练习让读者再次扩展应用,这样做便于读者加深理解,也能够使读者快速掌握作者所讲解的说话技巧。

【B】今天来学习的各位小伙伴,你有没有因为自己不会自我表达而错过一个很好的学习或工作机会?这本书专门用一个章节来教你,如何让别人了解你是谁。同样,作者还会带领你主动有趣的与别人交谈,从谈论场景、谈论经历到谈论自己。这本书中的说话技巧简单实用,能让你从不敢开口说话的小白到侃侃而谈的聊天高手。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讲解本书中众多沟通方法中的一个——主动倾听非言语信息,当我们学会了原文片段中讲到的方法之后,就可以直接把这个技巧运用在沟通中,非常简单。可以让大家快速掌握怎样积极读懂他人表情、动作和情绪背后的信息。

现在给现场爱学习的小伙伴分组,方便待会儿课程中的讨论。相邻的三或四个朋友为一组,分为两组/三组。(视现场人数而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请大家用1min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摘自《怎样才叫会说话》P.46~47

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

相较言语信息,非言语信息更难得到正确阐述,因为同一种非语言表达(比如微笑或拥抱)会暗含者好几种大相径庭的情感。正因如此,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检验你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告诉对方你之所以得出该结论的所见所闻;

·告诉她针对她的行为你所猜测的意思;

·询问她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

·“当我问你是否愿意跟我去手工编制课时,你细声说了句:‘听起来挺有意思的。’然后就转移话题了。我认为你不是真的想去,我说得对吗?”

·“你刚刚说你喜欢你的工作,但你又在皱眉头。是不是你的工作又什么令人不满意的呢?”

·“你一直在打哈欠,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休息呢?”

如果你无法得出任何结论,你可以仅仅陈述你观察到的,然后向对方寻求解释。例如:

“我们上个月见面以后,你就只是约午饭——从不约晚饭或看电影。我很好奇这是为什么呢?”

“我刚刚提到去佛蒙特州滑雪,你微微一笑。我很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特别重要,其中有一个例子我认为尤其如此,那是我的一个叫安琪的大学同学,她突然不理睬我的招呼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对她说:“安琪,连续五天我都对着你笑,跟你打招呼,但你完全不理我。我没做什么让你不高兴的事吧?”安琪回答说:“完全没有,艾伦。我只是最近在准备我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我都要疯了,没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事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what】

人和人之间的联系,需要用沟通来建立。沟通也并局限为语音或文字的交流这么简单。在很多时候,还有非语言信息在交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信息,这个名词大家可以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之外传递的信息”。我们该怎么理解非语言信息是什么呢?我借助一张图片帮助大家理解。(图片)

这个图片中展现了8位不同人士的体貌特征,我们并没有听到语言或看到文字,但是我们还是会通过各个不同的小人物去理解他所展现出来的信息。这就是非言语信息。以此扩展我们能联想到很多非语言信息的形式。那么在交流中,相较语言信息,非言语信息更难得到正确的阐释了。

【前因后果说明why】

对于非言语信息的理解,并不像语言和文字的表达那样直接和清晰。非言语信息在人和人的沟通中无处不在,也不可避免。并且在表达中模糊不清,例如:表达喜悦时可以用笑声,也可以是泪水。表达愤怒时可以上蹿下跳,也可以面无表情。所以,在沟通中,如何倾听和理解非言语信息尤为重要。假设我们不进行任何信息的交流,大家来思考一下这些行为会代表什么?动作:(低头不语?找东找西?选择离开?)你会发现即使这些无声的行为也在传递着信息。

【不这样做的坏处】

就在我刚才的第三个行为之后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依靠自己的直觉去判断和揣摩,那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误解,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僵化,原本简单的事情会想的复杂,导致自己走很多弯路,耗费精力,浪费时间。严重的还会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举反例】

就比如上周二,我在俱乐部带团课。我与往常一样在舞台上带着大家进行有氧训练。跟着事先编排好的音乐,带领大家跳舞。等到我完成最后一首训练音乐,开始放松拉伸时。我看到所有会员都表现出一点诧异的表情。开始我以为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扫视了一下并没有。于是,我就继续完成课程。当结束后自己才发现,原来我提前十分钟下课了。大家的表情,其实是在表达“时间还没有到,怎么下课了呢?”然而当时的自己并没有主动倾听大家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的非言语信息,所以就导致我提前下课,上课时间不足扣除一半课时费。

【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how】

那么我们如何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呢?

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检测我们对于非语言信息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一步:告诉对方,你看到了什么。

第二步:告诉她,你是怎么理解的。

第三步:询问对方,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反例反转】

如果再回到当时我上课的场景,用今天片段中学到的步骤做的话,

第一步:当我注意到大家出现诧异的表情之后,就赶快跟会员说:“我看到大家的表情有一些特别的变化。”

第二步:告诉会员自己的理解:“看到大家特别的表情,我在想是自己的身上有什么东西奇怪吗?”

第三步:询问会员,“我哪里出现了问题?”

大家肯定会告诉我,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会快速调整,带着大家完整的上完一节课程。

【前后对比】

通过我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前后的反差,在没有运用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的时候。我的问题自己并不知道。等到课程结束之后才发现但为时已晚。当我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的时候,大家会告诉我问题出在哪里,我就可以立刻纠正自己的问题而不用事后再去难过。

【适用边界】

当然,我们学习的这个沟通技巧也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比如,我们没有必要倾听所有人的非言语信息。如果是在与人交流时没有明白他人传递的信息,这时候可以适时运用改方法。并且在使用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假如,自己的心态不够平和,激烈情绪下使用,可能会令对方感觉到是被质问。所以,激烈情绪下不适用这个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

在过去的生活经验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你在和同事叙述工作思路时对方在摇头。或者在家里自己做好了饭菜另一伴看一眼却转身离开。想想类似的场景,我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做的什么事情。哪些是因为没有积极倾听对方的非言语信息而产生的误会?记得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哦。

我们按照刚才的分组,把你想起的这件事,在小组内分享一下。两分钟的时间,尽量每个人都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一:

我想到一个自己的案例,前几天婆婆帮我看孩子,由于年轻人带孩子的观念和老年人的观念不同。在我表达了自己养孩子的观念之后。婆婆就呵呵笑了一声。当时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但是有时候会因为这样的情况让自己内心非常不舒服。自己也没有主动去问她,所以会带来一些误解。

【反思加工】

谢谢大家刚才的真实分享,我们今天学的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的说话技巧,目的就是为了把它应用在生活中。所以接下来,请小伙伴就刚才我们回想到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来联想一下,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怎样运用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的方法来解决刚才分享中遇见的问题呢?请结合今天的拆页内容写下来。

然后,请大家仔细梳理一下,并有请一位小伙伴和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分享扩展应用:

场景:

我们家宝宝头发长的不好,后侧有点枕秃。我跟婆婆说在抱宝宝的时候,用手把头托起来不要直接蹭着头过来,不然就更秃了。然后婆婆就呵呵笑了一声。今天学习了这个内容之后,我如果在未来遇见了类似的场景,我会问婆婆:妈,您刚才笑了,是不认同我的想法呀?还是觉得宝宝枕秃好看呀?我进一步问一下,婆婆可能就会告诉我她的一个想法,也验证我猜测的结论是否正确。

总结:

非常开心和大家分享讲解了“积极倾听非言语信息”这个说话技巧,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帮助我们更快成长,越来越优秀、睿智。让我们一起为未来加油,让明天更美好。拆书成长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