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北京宇宙中心分舵第100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践行断舍离,帮我们避免折扣陷阱 学习目标: 学会避免折扣陷阱

开场: 【作者图书介绍】
在开始之前,还是先来介绍下《断舍离》这本书
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 据说是通过瑜伽修行中“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中参透创造出得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整理术,这本书系统阐释断舍离的理念,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执着。
【主题引导】
俗话说“有便宜不占,就是吃亏!”
俗话还说“买的没有卖的精。”
那到底是卖的人 人傻钱多长得刷啊?还是买的人人傻钱多长得刷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一次,我在独居的母亲家的冰箱里发现了一管特大号的商务用蛋黄酱,这真让我吓了一大跳。那管蛋黄酱实在是太大了,怎么想都觉得我母亲根本吃不完,而且还过了保质期,颜色都变黄了。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大一管啊?”她只回了一句话:“因为便宜。”这种大号蛋黄酱原本要500日元,结果打折只卖350日元,而母亲经常买的那种她自己能吃完的普通大小的蛋黄酱要卖300日元,还是原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会觉得大号蛋黄酱“便宜了150块”,买这个自己就捡到了大便宜了,而根本不会比较300日元和350日元的差异。要是买300日元的普通款,可是一分钱便宜都捞不到,这是显而易见的。可结果就是这种大号的根本就吃不完,白白损失了50日元。我们总是不知不觉中就一头扎进商家的陷阱,做出这种看着是占便宜其实是吃亏的傻事。
       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回顾】
片段讲了两个事情,一个故事,和一段陈述
先说故事,说一大妈,算术显然是不错的,在选择的瞬间算出了单位价格,选择了单位价格最合适的产品,进行了购买,但是!错误估计了自己的胃,于是乎,不仅多花了钱,还浪费了粮食,而且还占了那巴掌大冰箱里的地儿,还占了好长时间,坏了都没丢。
【心理原因】
锚定效应,和框架效应。
先解释锚定效应,说单独一个东西值多少钱,我们其实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有一个评价体系,不论是在经验中形成,还是环境中形成,都是先有个参照标准(也就是锚)这个标准定了之后,东西的价格才知道贵贱。
商家针对这个心理效应,帮大家在购物的时候做了一套评价体系,排除个人的经验体系不谈,这个是长时间形成的,但从环境入手,把物品分类摆架,然后都打上标签,这时候,同一种商品,一堆牌子,一堆价签,这时候,消费者的关注点通常就不在是商品质量的本身了,而是谁的价格低就选谁了,这个价格低中的价格这个锚就是一堆价签帮你形成的,这也是价格战形成的原因。
再说另一个效应,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相意义似的说法(也是就是语言的表达)会导致不同的决策,人们对于“损失”的重视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激活经验】
1、我们去买写字笔,1支 2元,一盒10支,15元,买哪个?
(可以放得住的,易耗品)
2、假设我们去买填肚子的饼干,一包单价7块,3个一起的组合装19块,请问买那种?
(放不住的易耗品)
3、买乳液,这个乳液是冬天(使用时间只有2-3个月)自己用,小瓶就够,去挑,看同一个牌子,小瓶(300ml)的 30块 大瓶看起来是小瓶的一倍大( 500ml的) 50块,要哪个?
(放不住的非易耗品,先说小、大)
4、还是乳液,小瓶的 30块 大瓶的 60块 但卦了减价标签,限售50块,要哪个? (单位价格一样)
5、第三次乳液,还是大小瓶的,但这次我们仔细看了下,小瓶的300ml,大瓶的500ml要哪个?
6、第四次还是乳液,加有效期限制,看大家要怎么买?
这都是在打折啊。。。这都是陷阱啊。
那么我们要怎么避免呢?
在片段的最下面,摘了断舍离里的一句话,说看见打折的时候,我们就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
其实换句话说,就是买东西的时候别光看价格,小心锚定效应和框架效应,想想我们的初衷,然后再来决定买不买,买什么。
这个其实不算什么行动建议,就是个大家题个醒,让大家有个意识,
那么现在,我需要大家的帮助,在了解了这些消费时我们的心理现象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才能避免掉入陷阱里?
【锦上添花】
2分钟小组讨论:主题如何避免折扣陷阱

【小结】
1、列清单
2、货比三家
3、对物品怀有感恩之心,避免浪费
4、通过断舍离的行为模式,培养自己的选择意识,改善自己的心理模式

【陈词】
希望听完我分享之后,对自己和物品都怀有爱惜之心,所有的选择都是从自身出发,而非其他因素影响,让自己过的更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