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min):
大家晚上好,我叫郑毅,目前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儿童阅读推广人,因为经常给小朋友讲故事,所以大小朋友们都叫我喜阅老师(也就是喜欢阅读的老师) 。我有三个标签:童书爱好者|儿童阅读引导者|终身学习实践者。
我重点说下儿童阅读引导者这个身份标签:不少家庭重视儿童阅读,但并不清楚怎么给孩子选书? 如何给孩子读书?近年我参加了各种专业培训以及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慢慢地往儿童阅读引导者这个方向发展,希望能够引导更多的父母成为儿童阅读中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拆书帮介绍(2mins):
拆书:拆书不是把书拆散, 而是一种实践有效的成人学习方法,目的是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个人能力,强调以学习者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阅读几百字的经典图书片段,再花五分钟联系自己的经验、拆解出自己的案例,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你就完全可以从一本30元的图书中获得与一场3~5万元的培训同等的价值。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2种形式,其核心都是RIA。
[R] Reading 阅读原文片段
[ I ] Interpretation 内化理解,用自己的话重述片段中的知识
[A] Appropriation 拆为己用,关联自己过去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利用书中的知识把它转化为行动,规划未来具体如何去做。
拆书帮:是一个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也叫拆书俱乐部。是一个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的非盈利性青年组织。拆书帮总舵在北京,分舵覆盖了全国各地28个省60个城市,我们的山城分舵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我将用RIA便签法来分享艾登. 钱伯斯的《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中的一个片段,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看完大家点头向我示意一下
为什么要“说来听听”
说到底,要孩子们拒绝参与讨论,要比让他们进入状态来得容易。而最容易让孩子们裹足不前的,莫过于带着质疑意味问“为什么”。早期在“说来听听”的活动中,我们尽量不在教学中问“为什么”。当孩子们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时,如果老师问“是吗?为什么呢?”通常孩子们不是露出痛苦的表情,就是耸耸肩,或者迷惘地皱着眉,这些可是热情消逝的迹象。
到底问“为什么”有什么不对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你这么提问时,语气往往听来是挑衅的,有威胁感的,不表示赞同,而且有的拷问的意思。我还可以提出更具体的理由反对老师们动辄就问“为什么”。首先,没有人可以三言两语吧喜欢或不喜欢一本书的原因解释清楚。如果你真这么提问,就别怪孩子们以一些笼统的答案作答。比如它很刺激,它很有趣,它很无聊,也很乏味。其次,这种问题对推动讨论进行没有太大的帮助。想要恰当地表达对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最好从一个自己能够掌握的精彩片段切入。这样一来,老师的开场白就很重要,它必须能掌握话题方向,引导学生继续往下说。
那么,什么样的开场白才恰当呢?通过之前举过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请读者们详细叙述自己特别喜欢或讨厌的片段,往往最容易达到效果。
说来听听…….
我们喜欢这个句子里那种探询,邀请发言的意味。它代表老师真的像知道学生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质询。
怎样才能避免脱口而问“为什么”?
当我们避无可避,非要提问时,解决之道其实很简单,如果运用得当,还是可以扭转形式,制造一种新的风格。
我们一直想找出个窍门来,想找出一个替代的句子,可以让我们避免脱口而问出“为什么“,让我们有时间思索,以较含蓄的方式提问。
我们找到的关键句子就是“说来听听……”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拿它来作为研究的标题。现在看来,也难怪“说来听听”会被选中,我们喜欢这个句子里那种探询,邀请发言的意味。它代表老师真的想知道学生们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质询。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3W1H (2mins)
这个片段主要讲述了为什么要让儿童“说来听听”,而不是问他“为什么?”
What: 想知道孩子读完一本书的心得体会, 就尽量避免问“为什么喜欢/不喜欢’这本书?而是从一个自己熟悉的片段入手,引导孩子“说来听听“他们的心得体会。
Why:1,问“为什么”的语气容易让人感觉是质问,容易得到一些简单笼统的答案。
2,很少有人可以简单地说清楚为什么喜欢/不喜欢一本书的理由;
3,对推动共读后的讨论没有什么用
How:1,共读一本书
2,选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片段
3,用合适的开场白引导读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说来听听”
比如说我去年10月在开线下读书会的时候,和10个四到五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共读了《皇家兔1-特工之路》的几个片段,就直接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本小说么?为什么喜欢呢?当时场面就有点冷场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我当时换成这样的做法,先让他们选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片段,然后我再用“这个片段里哪些人物是你喜欢的,说来听听吧”,或者“这个故事情节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呢,说来听听吧”,或者“皇家兔的特工之路经历了哪些坎坷,你愿意说来听听吗?”等等这样的开场白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Where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老师组织学生集体共读后的讨论,也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孩子共读后的讨论。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2mins):
2019年12月的一个周末,我去江北升伟新意境的一个绘本馆做科普绘本《揭秘夜晚》的故事会。那天因为时间冲突,本来报名的10个娃只到了8个。这8个孩子年龄不一,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我发现有个4岁的小姑娘就只是静静地听,不参与我们的讨论。我就问她,“宝贝,你喜欢这本书吗?”她害羞地朝我点点头,小声地说:“喜欢”。我接着问道:“为什么喜欢呢?”她就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了,转过头去望着她的妈妈。随后我换了一个说法,翻开书对着她说,那你过来翻翻看,你喜欢里面的哪个呢?她用小手指翻到天空那一页,指了指上面的飞机。我就顺着她的思路继续问到:“你喜欢飞机?”她点点头。“那你坐过飞机吗?”她马上就高兴地告诉我“爸爸妈妈带我坐飞机到海边去玩过!”“那你晚上坐过飞机吗?”“没有”,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开始了夜晚的飞机有些什么的讲述。
我最开始的“为什么”的提问,让孩子不知所措,到后来我从她喜欢的页面入手,顺利地让她说出她想表达的感受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2mins):
很多重视阅读的家长,并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进行阅读,阅读后如何讨论才对孩子帮助更大呢?
一,目标:1个月的时间帮助4-5个父母学会用这个“说来听听”讨论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家长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二:行动:每周日晚在3个微信群做绘本精读示范,引导父母在家怎么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怎么互动,怎么延伸阅读。(1个月4次,每次总参与人数50人左右,转化率10%左右)
三,具体步骤
1, 每周选一本不同主题不同体裁的童书,在线上和父母一起共读;
2, 读完后请大家选出感兴趣的片段或者页面;
3, 用“说来听听“”的引导语让父母们详细说出自己在那些片段里看到的想法
4, 结束后让父母家长回去用上这个方法和孩子一起共读童书,第二次分享时听取反馈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说来听听“儿童阅读讨论法可以给到大家一些新的启发,帮助父母成为亲子共读中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