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通过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在孩子情绪不好时帮助孩子认清他们的感受,跟我们能够顺利沟通。
【开场】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上党分舵线下拆书练级活动,我是今天的领拆人付佳,9年的导游生涯使我游遍了名山大川,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经历了十余年的行政管理工作,目前是一名拥有阅读规划师证书的悠贝亲子图书馆的馆长。
【分组】为了方便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讨论,我们简单分个组。今天有4位小伙伴到场,我们从中间分开,左边2人一组,右边2人一组这样分开。谢谢!
图书介绍: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今天拆解这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书是一本融合了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无论在什么文化环境中,都可以让父母学会用有效的、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作者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分别从关注感受、鼓励、赞赏以及注重解决问题代替惩罚等6个方面来提升亲子沟通。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与同类育儿书籍相比,它收录了很多实际的场景和例子,而且书中配有简明的漫画和用于巩固的练习题。30年来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30种文字风靡全球,销量数百万。全球已有20多万个亲子团队在使用本书以及相关辅导材料作为家长培训教材。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学到6个方面的30种技巧,能提升对孩子的有效沟通。书中对大量常见场景与问题的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让学习者可以把这些技巧熟练运用起来,还能在他人征求意见寻求帮助时,有效的提供建议。
B2:拆页片段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今天拆页的内容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可以让大家有效的去帮孩子们认清他们的感受,理顺心情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请大家1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这个片段。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我看到咱们已经有学友看完了,现在还有大概30秒的时间,好,既然大家都已经看完了,那下面我将对这个片段进行讲解,大家跟着我一起再来详细看一下。)
这个片段其实讲的就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为什么呢?
【what】
因为孩子们的想法往往都不成熟,有时无法判断自己感受的对错和好坏。孩子们也希望被理解和认同,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通过片段中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让孩子们接纳自己的感受,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
【why】
孩子们无法用大人的思维逻辑去进行全面的思考,如果我们不认真考虑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有不好的感受或情绪时,我们通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建议,比如:“一个积木而已,有什么好抢的?”或者说:“你是小男子汉,让让小女生怎么了?”有的还会直接反问:“不要再哭了行不?”“这么闹丢人不?”孩子会认为他们没有受到尊重,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质疑,无法分清楚自己感受的对错与好坏,孩子们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感受,会变得自卑、不善于表达,出现沟通障碍等情况。(不这么做的坏处)
因此需要我们去帮助孩子接纳他们的感受,帮他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能够分辨自己感受的对错与好坏,让他们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表达来进行有效的沟通。
【how】
那我们如何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呢?可以通过下面四个技巧来做到:
1、全神贯注的倾听
当孩子需要被倾听时,请停下你手中的事情,认真地面对孩子,与孩子保持同一水平视线,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
2、用简单的语句回应孩子的感受
孩子表达完自己的情况后,可以通过“是吗?”“这样呀?”“哦……”等简单的句式来回应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3、说出孩子的感受
孩子心情不好时,不要用“没关系”“别伤心”……之类的话去否定孩子的感受,了解前因后果后说出孩子现在的心情,试着跟孩子说:“你现在是不是感到……?/这件事情让你……是吗?”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懂得他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把自己当做孩子,发挥想象力跟孩子同频的去想象,例如:“要是可以呼叫一下超级飞侠来帮忙就好了。/如果我能够飞起来,就可以把飞走的气球拿回来了。”让孩子明白你也想实现愿望,他的想法得到了你的认同。
【举个例子】(我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疫情期间去超市采购,因缺货没有买到做海苔大米卷的大海苔片。
晚饭时孩子突然说:“我要吃海苔大米卷。”
我边摆碗筷边说(没有全神贯注的倾听):“今天没有买到大海苔片,没法做。”
孩子生气的大声吼道:“你中午说晚上给我做的,你骗人,我就要吃。”
我转身蹲下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着她的眼睛(全神贯注的回应孩子)说:“真希望咱们今天买到了大海苔片。”(说出孩子的感受)
孩子哭闹着说:“我不管,我就是要吃海苔大米卷。”
我接着说:“妈妈明白你十分想吃,真希望我能像孙悟空一样变出一袋大海苔片,这样就可以做给你吃了。”(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
孩子边擦眼泪边笑着说:“你又不是孙悟空,你也不会变。”
我趁热打铁地说:“是啊,我不是孙悟空,也变不出来,那我们还是赶快吃饭吧,今天有你爱吃的西蓝花木耳炒肉哦。”
孩子听完之后就爬上了餐桌,开始吃饭了。
【预防异议】
孩子不开心时他们所有的感受,我们都要认同吗?这样会不会太溺爱孩子了?
当孩子所有的行为都被允许时,才会是溺爱的体现。
例如:当孩子把面包拿在手里捏着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就算这样真的很好玩,也不可以拿食物来玩。”然后把吃的拿走,孩子就不高兴了,会出现一些情绪。
这个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吃的东西不能拿来玩,如果你想玩的话,可以用粘土、橡皮泥来捏着玩,捏成任意你想要的东西。”认同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后,就会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规则与界限,不会成为溺爱孩子。
【where】
片段中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不仅仅只适用于孩子,当成人不开心,出现负面情绪需要被倾听、被认同、被理解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技巧来帮助对方认清自己的感受,理顺心情,进行有效沟通。四个技巧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随意组合运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看今天都是熟人,大家家里面都有小宝宝,那好现在要请大家设想一下:
【分步催化1】
在接下来一周或半个月内,你可能会出现的需要帮助孩子面对他的感受的场景。
比如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产生了矛盾,发生了争吵。
比如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生闷气不高兴。
比如孩子不小心受伤了。等等
你能想到的孩子可能会不开心或产生不良情绪的场景都可以。
然后大家在刚才分好的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只分享自己想到的场景,不必说要如何做。
3分钟时间,之后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把自己的场景简单的写在便签上。
好了,现在开始,我们4分钟之后结束,进行下一个环节。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讨论场景】
崔老师:孩子非常喜欢奥特曼卡,之前已经买了好多,现在还要买同款升级版的,我不给买就闹情绪。
肖琴、张同学:孩子口渴非要让买饮料喝,哭闹着非要饮料。
原老师:孩子最近的沟通方式比较独特,情绪比较大,话还没有说就直接会动手了,能用武力解决的不说话。
【拆书家提问设计】
大家刚才都各自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场景,现在正在写,写完了之后
接下来大家回想一下你刚才在小组内分享的场景,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这样的场景,结合今天片段的学习内容,你将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准备如何倾听?用什么方式回应孩子?如何表达孩子的感受?怎么让孩子得到满足?然后让他们理顺心情,跟你进行沟通呢?
请将你能想到的内容写在便签上,并在小组内分享,每人约2分钟的时间。之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现场4位书友讨论分享,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确定自己场景的回应内容)
接下来我们有请肖琴用1分钟简单的来分享一下他的内容。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场练习】
肖:当孩子口渴非要吵着要喝饮料的时候,第一步先听孩子说,让孩子发泄完要说的内容,蹲下来看着孩子(全神贯注倾听)说:“是吗?”(简单的词回应孩子)孩子点头回应,接着再说:“你现在非常想喝饮料,是不是感到口渴,觉得喝了饮料又美味又轻松,喝完了就可以飘起来了,对不对?(说孩子的感受)你看咱们水壶,妈妈有魔法哦!想想看咱们看过的那个《变变变》的绘本,里面是不是可以变啊,红色跟黄色变橙色对不对?你看妈妈在包包里给你变变变哈,来跟妈妈一起说‘变变变变变’,过来喝喝尝一尝,看看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变饮料呢?”(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孩子尝试喝水后,再试着跟孩子沟通:“好不好喝?有没有变饮料呢?”
总结:肖琴综合使用了全部的4个步骤,最后用这样“妈妈会变魔法”的方式尝试让孩子去把水喝出饮料的感觉,其实已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孩子之前的情绪,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最终起到让孩子尝试去喝水,用幻想的方式满足孩子现在口渴要喝饮料的愿望。
感谢肖琴小伙伴的精彩分享,不仅帮孩子面对了他的感受,还顺利的进行了沟通。
希望通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能够让各位帮助孩子在孩子或身边的人有不良情绪的时候,用四种方法去理解、倾听、认同他们,让他们能察觉到自己的感受,平复情绪,有效沟通。
刚才大家的分享也让我受益良多,今天我的拆页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到各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