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余烨。先用三个标签做个自我介绍。第一个标签:我是一名从事社会治理创新服务的项目专员,第二个标签,我是新晋的拆书家。第三个标签我是一个从小在深圳长大的广西人。今天我拆解的图书是《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 这本书也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这本书起源于一个由奇葩说团队制作的的音频节目:《好好说话》;第二个标签,这本书是一群来自奇葩说团队的“辩才”们通过实际经验总结的说话指引手册,第三个标签,这本书的几名作者近期上了新浪微博的话题榜。
鉴于今天有一部分小伙伴是第一次参加我们的拆书活动,所以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说起拆书帮,就不得不提及四个关键词:拆书、PIA便签学习法、拆书帮、拆书家。
1.“拆书”一词是由拆书帮创始人、帮主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拆书”这个概念,强调你不一定要把一本书读完,只要能将书中知识“拆为已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就够了。
2.“RIA便签读书法”是赵老师提出的一种适用于成人的学习方法,其中,R是“read”(阅读),指阅读书本中的某个片段,I是“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片段,AI是“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又可以细分为A1和A2两个部分: A1学习者反思过去的经验。A2学习者规划自己未来的行动。
3.“拆书帮”是由赵周老师发起的,基于便签读书法应用的学习爱好者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组织。目前拆书帮在全国包括正式分舵和筹备分舵共有70多家,我们深圳智荟分舵目前有二个练武场,分别在南山、宝安。
4.“拆书家”则是一群参加了RIA便签训练营,掌握了“RIA便签读书法”,又乐于分享高级学习爱好者。好,以上就是拆书和拆书帮的介绍。
如何说通年纪大、地位高的人
误区
试图输出价值观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年纪越大、地位越高,往往就越保守。我们的父母、老师、领导,基本上都会觉得年轻人的想法太激进、不靠谱;而这些人又掌握着话语权。于是问题就来了:计划书能不能通过、想法能不能得到赏识、冬天能不能不穿秋裤……往往都是这些人说了算。
我们跟他们争吧,他们是长辈;不争吧,活活憋死自己。那么,我们就要想一些办法,能够让他们认同我们的观点。
很多人都会觉得,长辈之所以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或者方案,是因为价值观的差别,因此他们会试图向长辈解释自己这么想是对的。例如,冷一点其实没什么,但是穿秋裤显得胖不好看,对我来说好看比较重要。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公司的上下级之间。但其实领导也是从基层做起的,父母也经历过年轻的时候,他们又怎么会不懂呢?他们完全知道我们的价值观,只是他们现在不认同而已,因此,输出价值观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小诀窍
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
1.找到长辈能听进去的理由
不管是长辈还是领导,之所以听不进去我们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他们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我们暂且先用公司领导和员工来举例。
比如,员工做具体工作,专注于技术问题的解决领导负责全局统筹,专注于宏观态势的把握,看问题的层次不同,做决策的时候优先级就会不一样,即一个看重于把事做成,一个看重于别出乱子。这才是领导之所以比较保守的根本原因。
一般情况下,领导能够明白员工为什么这么想,员工却很难知道领导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试着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只知道掰扯自己的道理,就算领导驳不倒我们,我们的沟通也一定是无效的。这就需要把我们的道理用领导层次的视角转换一个说法,让他能听得进去。
2.找到对方感同身受的痛点
找到对方感同身受的痛点是什么意思?先说个冷知识。据调查统计,面对重大疾病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与普遍人相比,医生这个群体往往会选择比较激进、风险比较大的方案,但是如果实施成功,效果会比较好的方案。为什么呢?因为医生见过的病人多了,完全知道生病有多痛苦,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一个要么快点死、要么好好活的方案,也不愿意接受拖一天是一大、持续处于痛苦之中的保守治疗。而作为普通人,因为这种大病之前也没得过,没有切肤之痛,所以往往不太敢选择激进的方案,自然比较倾向于保守的治疗。
可见很多人之所以保守之所以觉得还能忍,是因为不知道有多痛。作为领导,年纪比我们大,地位比我们高,我们的很多痛点他是没感觉的。就像我们在烈日下骑着电瓶车等红灯,他们在烈日下坐在豪华汽车里等红灯,同一个红灯,不同的世界工作也是一样,我们觉得不改不行的地方,比如作风太官僚、手续太烦琐,而领导觉得没有什么不妥。所以,我们必须要触及他的痛点,他才能采纳我们的意见。
3.给对方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保守派想问题一向是从最坏的情况出发,而要应对最坏的情况,预案就需要比较完备。说个生活中的例子,妈妈要儿子穿秋裤,怎么办?说“我不冷”有用吗?没用
可是,如果儿子方案比较完备,那就不一样了。比如他可以这么说:
“等会儿出门打车,我会等司机到了再下楼,不会在外面待太久。”
“我去的那个地方暖气很足、人很多,穿多了不舒服。回来时也是离地铁几步路而已,冻不着。万一要在外面走路,我就叫个专车直接门口到门口,您就放心吧。”
儿子的出门方案如此完整,妈妈就是再担心,也说不出什么来。
总之,家长、长辈和领导比较容易保守,这是人家的天职所在。要说服保守派,我们就要找到他们能听得进去的理由,让他们能切身感受到痛点,并且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案。
使用注意
很多人会觉得和长辈说不通道理,其实不是的,只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道理而已。所以说服长辈的核心,其实不在于具体的语句,而在于你要去了解他们的三观。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你要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各种问题的。这样才能有机会说服他们。不然难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从下手。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
我想问一下大家,大家有没有碰到这样的的情况:你有一天想和家里的长辈沟通,希望他们能理解你的想法。但大多情况下,而且他们对你的想法毫不在意,甚至唾之以鼻?以至于和他们八竿子都聊不到一块。
我们都知道,我们和长辈之间存在代沟,我们的态度、情感和行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冲突不断,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但违心的认同会让我们感到委屈。哪怎么办呢?
关于如何说服长辈,拆页提出了3种方法:
方法一:找到对方能够听进去的理由。如:
您总教我(我知道您认为)···很重要,可在这件事情上···
方法二:找到对方感同深受的痛点。如:
您是不太清楚,我也是没有办法······
方法三:给对方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针对存在的风险,分享你的应对方案
为什么我们无法说服长辈?大多数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了解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背后的需求,通常我们觉得长辈们不了解我们的价值观。实际上,他们也年轻过,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比我们吃的米还多。他们不是不了解,只是不认同罢了。此外,长辈们年龄大了,他们大多都追求安稳,不愿冒险。更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安全、健康地度过一生。工作中,年龄大的领导也一样,他们更希望员工能够提供一份能够减少风险,稳中求进的发展方案。
这方法可以即可用于说服家中长辈,也可用于说服年龄较大,资历老的领导,用好这个方法,会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减少阻碍。
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深圳市的口罩一售而空,走在路上,每十个人中就有9个人戴口罩,大多都是年轻人。而家中长辈恰恰是最不在意的那帮人。我爸爸是出了名的固执,为了提醒他戴口罩,我说,自己染上也就罢了,不要传染到他人;不要连累我和妈妈。那段时间电视上也时不时地提醒市民要戴口罩,他依然我行我素,不以为然。我觉得颇为无奈。直到大年初一,我再次提醒爸爸要戴口罩,不要给他人添麻烦。爸爸瞬间答应了。我感到非常惊讶。
原来,除夕那天他拿口罩去农批买菜,看到那些商家老板没怎么戴口罩,所以觉得没有必要戴上。但第二天早上,他发现自己浑身无力,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中招了。尽管他没事,但他开始紧张了。此外,当天小叔一家来百年。一家三口戴着口罩,进门拖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脱掉口罩洗手,离家时又换了一个口罩。同辈亲人的行为对他产生了音响,所以他后面几天出去运动的时候把口罩戴上了。这足以证明:
1.长辈并不是不知道我们的想法和建议,而是对这些采取不完全认同的态度,趋于保守。
2.想要让长辈理解或接受我们的观点,得抓住他的痛点,如果他不觉得痛,那就拉着他一起痛。这次,我虽然没拉着他痛,而是他自己感到“痛”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了解说服长辈的三个方法,而RIA便签法最大的特点是“拆为已用”,只有把这个方法应用到自己真实的工作生活中,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拆为已用”。所以我决定把这个方法用起来。我的爸爸是一名退伍军人,性格内向,不太合群。我们所在的社区成立了“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我爸爸在好友的强制要求下加入了这个队伍,但是他从来不愿参加志愿服务。整天不是在家呆着,就是和他的朋友出去喝酒吃饭。再加上他忘性大,我担心他会在家闷出病来。
目标:下周五,我想要说服爸爸去参加社区举办的志愿服务
行动:
方法一:找到爸爸听得进去的理由。说白了,即找到需求点,实际上,爸爸辛苦一辈子,不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反而希望当他和妈妈都动不了的时候,我能够照顾他。所以,我可以说:我了解你不愿意和陌生人参加群体活动,志愿服务你也看不上。只是以后你和妈妈都动不了了,虽然我会照顾你们,但到时我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孩。可能绝大时候都顾不上你们,参加志愿服务,至少能够接触到社区的资源。到时更容易获得社区的支持,也为日后获得一份保障。
方法二:找到爸爸的痛点。问一下妈妈爸爸最害怕什么,因为我并不知道他的痛点在哪,假设他害怕的是我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嫁出去,那我可以这么说:参加志愿服务,可以认识一些老战友,你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一下他们家中有没有未婚适龄的男生,有的话可以借机了解一下,然后给我搭桥牵线。这样我就可以有很多选择,也有利于解决我的终身大事。
方法三;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我爸爸其实并不合群,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原因是无法和陌生人自如地相处。不过我爸爸的朋友热衷群体活动,每次有群体活动的时候会叫他一起,而他大多情况下都会过去。所以我可以说,如果你不喜欢和他们相处的话,你可以叫上认识的叔叔一起过去,这样你们也可以做个伴,也不会太过拘束。
以上便是我的拆书心得,希望大家我今晚的分享的这个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过渡】 接下来我请大家花1-2分钟阅读这个拆页,阅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