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这次的新手拆书家孟伟
我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是拆书小学生,第二个是爱读书的胖子,第三叫飘移哥,前两个是因为我刚接触拆书帮,所以叫拆书小学生,爱读书的胖子是因为我本身身材比较胖,又喜欢读书,所以叫爱读书的胖子,这个大家一眼能看出来,飘移哥是跟我工作有关,我是做门窗的,我发明了一种窗户叫飘移内倒窗,因为这个同行给我起个绰号叫飘移哥,我很喜欢这个绰号,这就成了我的第三标签,希望大家能记住我。
《正面管教》P37/38
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你会反复看到一个主题——就是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会。然而,大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这样他们才能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的“不完美”树立榜样。下面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我向你道歉。”
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个R(即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你曾经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如果你说过,孩子是怎么回应的?我在世界各地讲演时多次问过这个问题,听众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或爸爸,或老师)。”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且很可能正是大人应得的),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了。
“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我深深喜爱正面管教原则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论我犯了多少错误,也不论我的错误造成了多少麻烦,我总是能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上来,从我的错误中学习,清理我造成的麻烦,而且能让事情变得比我犯错误之前更好。
好,我看大家都读完了,为了一会我们讨论方便,我们现在开始分组,就以中间线为界,张小喆您是第一组,朴木你是第二组
现在我们分析下原文,这个原文讲的是家庭生活中,大人和孩子相处时,大人犯了错误会造成和孩子的沟通困扰,怎么解决这个困难呢,用三个步骤来解决这个困难
第一,直接承认大人犯的错误
第二,表达和孩子和好的意愿,就是直接说大人我错了,请求孩子原谅
第三,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补救方法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在家庭生活中,跟孩子沟通,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大人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是失误或者是有些承诺自己没有达成,这时候在孩子眼里如果大人不承认错误,孩子就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大人对大人自己要求很松,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还有可能孩子会认为大人是说话不算数的,再就是有些大人会认为给孩子道歉,会损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不愿意道歉,只要不愿意道歉,和孩子相处,孩子就会产生怨恨,我们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要按照书中拆页的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都做到了,沟通氛围就会变好,孩子也不会有压力,也不会对大人有埋怨或不满,在这种氛围下大人才可能能更好的和孩子打成共识,和谐相处。
在这个春节假期中我们家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我大儿子叫特特,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有一天,我跟他说:特特,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到期末考试时候,你如果能得到三门功课是A,或者四门功课全是A,就是全优生,我能满足你一个要求,你不是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升旗吗?你只要期末考试得了全优生,寒假我们全家可以去北京看天安门升旗。结果这孩子很争气,期末考试得了全优生,四个A,这个本来计划是正月初六去北京的,因为疫情,都在家没去成北京.
5月份的一天,孩子突然想起这个事来了,说“爸爸,你说话不算数”
我当时把这个事给忘了,对他说“怎么了?爸爸怎么说话不算数了?”
孩子说:你答应带我去北京看升旗的,你没带我去看啊
我当时没反应过来,嘻嘻哈哈就应付过去了
等我读到原文的时候,已经过去两天了,我觉得我没实现自己的诺言,在孩子眼里大人已经是说话不算数了,然后我就按照拆页跟孩子沟通:我说,特特你看这次因为疫情,我们没去北京看升旗,爸爸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如果说让我们看看有没有办法补救呢?请您原谅我。我这么说完之后,孩子说我知道这个因为疫情大家都不能出门,我已经原谅你了
我说:那我们看看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他想了想说,那你说吧
我说这样,这个学期你要是能再得个全优生,我们下个学期不但去天安门看升旗,还可以去北京看看故宫,看颐和园划船,作为补偿呢现在我们能做到下周带你和弟弟去沙滩踢足球。孩子很高兴,我们周末真去沙滩玩了一下午。回家的时候孩子累的在车里就睡着了,我当时看到时,我觉得孩子已经原谅我们了。
现在我们以刚才的分组,讨论一下最近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内,大家自身有没有跟孩子或者自己的学生相处过程中有这种困扰,有没有需要我们承认错误的情景,我们没有承认的情景,时间3分钟,3分钟后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他的经历。
三分钟到了,我们请张小喆同学分享一下她的案例。
张小喆的A1:这是个鲜活的案例,就发生在昨天晚上,我(张小喆)本来昨天晚上答疑复习下课前,我对学生说:明天就要考试了,今天晚上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题目,可以在微信随时问我,我在微信上帮学生解答。昨天晚上到了9点了,我看微信上已经没有人问我了(因为以前都是答疑到9点左右结束),然后我就自己去收拾自己东西,去运动运动,到了十点半以后才看手机,发现有两个小孩微信上问我,一个是问我题目,我给他讲了讲这个题目。
另一个孩子说“老师,在吗?”,过来段时间又发给我一句“老师晚安”,我回了句"在”,可能这个孩子已经睡了,就没再回我信息,我到现在也没问这个孩子有什么事情或者什么题目要问我,到现在我也没说什么,也没给孩子道歉。可能这在孩子眼里就是我承诺没有兑现。
现在我们写一下第二个便签,就是未来的一个月内,我们和孩子相处时,我们很可能,或者说肯定有达不成自己诺言的时候,我们运用拆页里三个步骤来处理这个误会,目标就是达到孩子的语言明确表达他已经原谅我们了,并且把问题解决掉,
请注意我们的A2便签不能仅仅是表决心。
我们要写出具体的行动,明确的时限一个月内,可能衡量的步骤,就是这三个R有没有完整: 承认错误,恳求原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观察的结果就是孩子语言明确表达原谅我们,或者孩子行动表明已经原谅我们了
朴木的A2:上周说好去朋友家做客,答应陪朋友家的四岁小孩子玩,结果因为别的事情没去成朋友家,这事就不了了之,明天就打电话和朋友沟通,这个周末再去他家做客,陪他家小孩子玩,并把上周没去成没和孩子玩的事情,按照3个R步骤道歉处理,首先承认自己没来和孩子玩,是自己没完成诺言,给孩子道歉,其次说我虽然没来陪你玩,但是一直想这你这个小朋友,我们仍然是好朋友好不好?最后表达,我给你买了个你喜欢的曲奇蛋作为礼物,并且我可以在陪你爸爸妈妈吃完饭后,陪你一起玩二十分钟你爱玩的电动游戏
张小喆的A2 :背景,按照去年的承诺,今年暑假要带孩子们去爬山游玩,今年因为疫情,暑假肯定不能组织集体活动了,在暑假开始前一周内跟孩子们沟通,1因为疫情,我们不能出去集体游玩了,首先跟大家表示歉意,2,但是老师还会想办法跟同学们互动联系,犒劳大家这个学期的努力,大家也可以提议其他方案代替集体活动,3如果不组织集体活动的话,我们把组织活动的经费,买成学习用品或者同学们喜欢的玩具分发给大家作为这个暑假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