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学习》 所属活动: 拆动乾坤,赋能你我。淄博封神 NO.064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读书万遍,其义自现,还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学习?来听听拆书家和你分享的解密技巧,莫要被自己的大脑欺骗。

开场:

开场:

【技能点: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学习时(where),能够使用自我测试的方法(澄清),客观判断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界定),消除熟练度错觉。

【技能点:用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拆书活动。我是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的司法搬运工姜同学。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片段来自本尼迪克特.凯里的《如何学习》这本书。

<事件场景>: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设想一个场景:为了一场关键的考试,你废寝忘食,拼死奋战几个月。当你坐在考场上翻开手中的试卷,心中忍不住窃喜,看起来都复习到了,有道大题甚至昨晚上才刚练习过,这下稳拿高分了,但真的开始落笔时却发现那些解题思路、正确答案像是长了翅膀,只在头顶扑棱扑棱转却怎么也不肯落到纸上。看着空着大片的试卷,你开始手心出汗,脑袋像被塞满了石头,就在此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噩梦般的响起

<提问>:明明一遍遍复习、一道道划线,心里感觉已经非常明白了,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却还是一脸懵?为什么学起来那么简单容易、早就熟记于心的知识现在却突然让人感觉如此陌生?

<影响>:这样的场景我想很多人在学习中都曾经遇到过。机械学习并非正道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你再怎么努力和勤奋也都只会是徒劳,付出和收获会陷入不成比例的怪圈。

<解决>:所以我带来了《如何学习》!这本书在现有“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10-90岁都能掌握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增进记忆的高效学习法。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运用自我测试的方法,客观判断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消除熟练度错觉,让学习不再停留在“我以为我会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原文片段

【过渡】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来阅读一下我挑选的这个片段。阅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真正的缘由不在于我学得不够努力,也不在于我没有善于考试的“基因” 。我的错误在于误判了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我被糊弄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熟练度”的东西给糊弄了,我以为既然今天轻易就记住了这些数据公式、概念,那明天或者后天也一样能记得住。这种“熟练”错觉非常强烈以至于我们觉得既然已经“拿下”了某次作业或某个课题,那再去复习也就没什么用了。我们忘记了我们会忘记。各种“帮助”学习的小手段都能造成这种“熟练度错觉”,包括划荧光线、做一份学习大纲乃至得到一份老师给的或者书上提供的章节概要。这种对熟练度的错觉是自动形成的,而且是潜意识里的念头,往往让我们对哪些东西还需要复习或是练习做出误判。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比约克夫妇的“必要难度”原则:你的大脑越是费尽力气地挖出某项记忆,你对其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深,因为提取能力与储存能力都被增强了。而“熟练度”却恰好是这一原则的反作用:越容易唤出的资讯记忆,再次学得的程度也就越浅。也就是说,立即复习你刚刚学过的东西对你没有任何意义,那并不会增加任何记忆强度。这个“熟练度错觉”正是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低于平均水平的罪魁祸首。不是“焦虑症”,不是“蠢蛋症”,也不是不公平或者运气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到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认知心理学已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任何记忆都具备两种能力,即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记忆不会消失,只是暂时无法提取,而你的提取过程花费力气越多,学得就会越扎实。正如拆页原文所述,有效的学习和记忆策略应该是有“必要难度”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这个概念:熟练度错觉,则完全是这一理论的反作用面。

所谓熟练度错觉,它是指在低难度的学习过程当中自动形成的,我们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误判。通俗来说就是,“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当书本摆在面前、当你听完老师的讲解,大脑就会产生错觉,以为学习内容也一并存入了大脑。甚至只是在书上划线的动作也会欺骗大脑自己在工作,其实只不过是手在动而已。被动存储、无提取或低难度提取,这些都是可能造成熟练度错觉的学习方式。只要顺着看、跟着听就可以了,过程轻松自在,而且“成就感”满满。

【技能点:概念辨析】

<举例>接下来呢,我们就以开头场景中的那位同学的学习方法为例来认识认识这个“错觉”。

1、把教材来回读五六遍,一边读,一边划出大量的重点线;

拆书家:大家觉得这样学习会造成熟练度错觉吗?

学习者:会的。

拆书家:那是为什么呢?

学习者:手动但脑子不动。没有思考。

拆书家:是的。只是漫无目的的被动存储,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年别说100本,就算是365本书我也能看完。消除错觉首先需要在学习中保持觉知、占据主动。

2、把划出的重点抄写成厚厚的笔记;

拆书家:看上去比第一种方法更勤奋了是吗?大家觉得这样学习有没有消除熟练度错觉?

学习者:会造成。

拆书家:为什么呢?

学习者:还是没动脑子。

拆书家:原文摘抄并不需要费力气提取,增加的不是难度,只是工作量。而有提取过程是消除错觉的有效办法。

3、看完讲解大量做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直接看答案解析并背诵;

学习者:应该也会。难度比较低。

拆书家:非常好。其实这是特别容易造成熟练度错觉的方法,因为你连题都做出来了,难道还不能说明提取成功了吗?但听完讲解马上做或者边看答案边做,提取难度低。就像第一次见面的人经朋友介绍你会马上记住他,但如果隔一段时间再见呢,是不是很可能就已经忘记他的名字了?真正的掌握不仅是当时掌握,而是即使经过时间间隔依然不影响。

通过辨析我们可以看出被动存储、无提取或低难度提取是造成熟练度错觉的主要原因,而这正是“必要难度原则”极力主张应摒弃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只是“看起来很勤奋”,不管看了几遍、抄写了多少页,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其实消耗能量是很低的,学习者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意志参与度极低的状态,大家可以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吗?

<反例>

以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每天我都要写大量的文书,以前每次写的时候,我都是用一份之前的文书做模板,直接在上面修改。有一次我在外培训时,有一个作业就是写一份文书,我的私人电脑上并没有文书模板,那个时候我就惊恐的发现,我对文书格式竟然记忆那么模糊。我被自己每天套格式写文书的熟练欺骗了。

<引出知识点的逻辑、步骤>

那怎样来消除熟练度错觉呢?我找到了一种自我测试法,就是自己考自己,化被动为主动,关键就是不仅要存储更要有有难度的提取。

一、学前定目标。学习前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也可以列出你想解决的问题。这个定目标、列问题的过程可以帮你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性,打断被动存储。

二、学后要回想。回想的过程就是提取的过程。回想的形式可以是默写、默诵、画图、测试或回答自己列出的问题等等,你甚至可以尝试讲解给别人听。所有方法的关键就是合上书本靠自己完成。在这过程中可以发现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没有掌握,发生误判的可能性就极大降低了。

三、复习有间隔。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回想,提取的难度是不是更大了?如果这个时候还能成功提取,那你的“熟练”就不再是错觉了。

<正例>

回到我自己的例子中。如果之前我曾尝试脱离模板书写一次,是不是就能发现自己并没有掌握了?所以,我找到模板后,没有像以前直接修改,因为我的目标不是了解文书写作是怎样的格式,而是独立完成一份文书。我先看了一遍,然后自己在脑中回想了一遍,最后脱离模板完成了文书,这就是回想的技巧。之后三、四次文书(间隔)书写我都是用回想的方式,所以到现在我再也没忘记过。

<适用边界>

所以,今天学习的消除熟练度错觉的自我测试法,不仅适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同样适用于成人的学习过程。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学习要预习和复习吗?大家认为是一样的?有没有发现其中细微的差别?一般我们说的预习其实就是提前进行一遍常规的学习,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提前形成熟练度错觉,导致学习时的眼高手低。而一般复习也只是学完后立马大量重复练习,不仅提取难度低,也难以保障长期效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编写剧本】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两周的时间里可能发生的一次对话,请将对话以剧本的形式编写出来,对话中需要用到“消除熟练度错觉的方法”。

可以是你建议他人或者指导他人解决问题。剧本需要写出对话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每个人独立完成。5分钟后,我会找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我的指令清晰吗?还有没有不清楚如何操作的小伙伴?

好,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开始我们的创作吧!

好的,时间到。哪一位小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剧本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张伟

背景:周五晚上8:30分,儿子书桌前,我和儿子的一段对话。

我:儿子,我交给你一个考试能考一百分的方法,特别是英语,绝对管用。

儿子(一脸懵):纳尼?

我:你有没有遇到考试单词不会写的情况?

儿子:经常因为单词不会写,考不了好分数。

我:我教你个方法。首先,你每天回家学习前设定个目标。比方说你今天学了10个单词,你就着重背8个就行。熟读上十遍二十遍的。然后晚上临睡觉之前再回想一下。如果发现有没记住的,第二天一早再着重复习那几个。最后,其余的时间不用再刻意的背它,在上学的路上或课间的时候,自己想一下或默写一下,看一下自己有没有记住。如果第二天你还能记住,说明这个单词基本就掌握了。如果没记住,用这个方法重复一遍,这样背诵单词不会占用你很长的时间。

反馈: 非常感谢张伟小伙伴的分享,应用的步骤非常好,每一步包括定目标、要回想和间隔复习都考虑到了。不过回想放到睡前,要是睡前发现有想不起来的会不会影响睡觉,我感觉要是我的话会爬起来再看一遍(笑)。回想的时间可以灵活调整。不过想不起来,早上起床复习巩固的话,效果应该也是不错的。

结束语:

感谢小伙伴们的参与和分享。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无效的重复。希望小伙伴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可以用自我测试的技巧,客观判断掌握程度,不再被熟练度错觉误导。谢谢大家,祝愿认真学习的你可以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