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面对让自己为难的请求时,可以用礼貌客气的方式拒绝。
大家好,我是新手拆书家姜同学。这是我们今天的学习流程。因为今天我们的学习是需要分组讨论的,所以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左边的小伙伴是一组,右边的小伙伴是一组。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片段节选自《可爱的诅咒》。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也有很多人将这种性格称为“讨好型人格”。“可爱的诅咒”指向的是那些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而自己受尽委屈的人。
(F)这本书的作者雅基.马森是一个拥有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两个硕士学位的心理咨询师,也曾经是一名深受“可爱的诅咒”折磨的“圣母”,她曾经在手臂骨折的情况下强撑着为家人开车甚至划船,直至医生开出诊断证明,她才能安心的休息,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她不愿意让大家扫兴。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如果不想办法解除“诅咒”,人生也可能被摧毁,所以才有了作者自己的疗愈过程以及这本书的出现。
(A)本书豆瓣评分8.1分,与同类心理学自助类书籍相比,不仅有大量作者接手的咨询案例,更有从作者自己治疗的过程中收集的思考和经验,而且几个主要主人公的案例贯穿书籍始终,让你能更清晰的把握住“可爱诅咒”的几种表现及疗愈方法,也更真实有力。
(B1)怎样才能摆脱必须“可爱”的诅咒?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B2)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礼貌的拒绝?今天的拆页学习会帮你找到方法。
下面我给大家发一下拆页,请大家仔细阅读,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时间为1分钟。
•先感谢那个请你帮忙的人(或者说感谢他/她“考虑你”、就像我朋友说的那样)。一分也不要多,一分也不要少。如果你是在讲电话,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客客气气地表达你的谢意。如果你是跟对方面对面,保持冷静,看着他们的眼睛,不要坐立不安。
•礼貌但清晰地表达你的拒绝。简单明了。纯粹主义者主张“从不道歉,从不解释”,但我却认为,道歉是客气的一部分,同样很重要。如果你愿意,可以复制我朋友的说话模式,那是个很好的例子:“我想我这次不得不错失这个机会了。”另外,如果有必要不要当下做决定,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告诉对方你必须先查查你的日程安排,或与家人商量一下,或自己需要再考虑一下。(你可以说:“我还不知道,我得想一想这个周末/夏天有什么安排。”)如果你选择这样做,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再见到对方时要给出一个坚定的决定。
•试着做某种积极的跟进,让事情有个好结局。如果是对方请你帮忙,你能否给他们推荐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人?“我今年无法经营这家蛋糕店,但我想贝蒂•史密斯可能有兴趣。”不要随便推荐别人除非你非常有把握这个人确实可能有兴趣,要不然,你只会为自己招来更多麻烦(比如,贝蒂•史密斯可能会生气地给你打电话)。或者,你可以把可能性抛远一点儿,例如:“几个月后,我就没那么忙了,到那时我们可以见个面。”但是,再次强调,你要说真话,否则就是自找麻烦。如果实在没有其他选择(其他人选或其他聚会机会),那么事情只能这样,想想我朋友是怎么说的,祝福他们一切顺利,或者说一些令人高兴的话,如“祝你们玩得愉快”。
•不要举棋不定而让对方有机会说服你!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才会将这句话设为斜体,并加了一个感叹号。无论是面对面,还是通过电话,在对方察觉到你的愧疚和不自在并试图说服或操纵你改变主意之前,客气而果断地结束对话。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看完了!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What:你是否还抱有这样的想法:要让别人喜欢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世,始终有礼貌、不要让别人失望、从不说“不”。对很多人来说,拒绝是一件尤其困难的事情。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既能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又能把双方的良好关系维系下去呢?有的,你可以试试客气的拒绝。
Why:我们不敢说“不”(一般做法),是因为我们认为“拒绝代表关系的破裂”,那我们这个想法的真伪如何去验证?可以打破一次试试看。有效的拒绝就是你摆脱“可爱的诅咒”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以至更多次的成功拒绝经验,你才能相信让别人失望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会说“不”(一般做法),是因为还没有掌握巧妙的拒绝方式。如果你不会“客气的拒绝”,面对被“生硬的拒绝”破坏的关系,可能会更加坚信“只有不拒绝才能维系良好关系”的死板人生信条,并重回“可爱的诅咒”(不这么做的坏处)。
<反面案例>
我有个初中同学经常会让我帮忙审核或起草合同、法律函件。上个星期二,他又让我帮忙草拟一份股权转让的合同,因为涉及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一直写到晚上快十二点,他还一直在催。其实他的请求,真的让我感到很有负担,但我一直没法把拒绝说出口。
How:那么客气的拒绝要怎么实现呢?原文已经给了我们清晰地三个步骤和一个提示,我们可以综合成三个步骤:
1、 感谢求助者
认可他选择你求助时基于对你的信任或喜爱,这样的感谢让对方感受到并没有因为他的求助而感觉不悦。
2、 礼貌、清晰、坚定地表达拒绝
如果对方觉察到你的愧疚和不自在很有可能会更进一步的努力说服或操纵你,所以你需要给出清晰地拒绝,但清晰不代表死板,可以试着用礼貌或幽默的语言表达。比方说“很遗憾,这次我没法参加你的生日聚会了”、“我想这次我不得不错失这次机会了”。
3、 提供积极推进
拒绝后可以对对方的事务给予祝福,比方说“希望你一切顺利”、“祝你们玩的愉快”等等,也可以在不让你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做出某种努力或积极跟进,比如给出一个建议或推荐另一个靠得住的助力。
Where:当你在面对让你感到为难的请求时,请用客气的方式拒绝。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客气的拒绝”的步骤,回到之前我自己的案例,怎么实施客气的拒绝呢?我可以这样说:
<正面案例>
谢谢你一直对我能力和水平的信任(感谢求助者),不过我没法帮你写了。我一直都是干审判,平时接触不到也不太擅长草拟合同,出现纰漏就麻烦了(清晰的拒绝)。我认识一个专业水平很高的律师,你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你看可以吗?(提供积极推进)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让你感觉即使被拒绝了,也没有给你留下太糟糕的印象吧?
下面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一周,你有没有因“可爱的诅咒”未能拒绝或未能正确拒绝而导致双方尴尬甚至关系分裂的情形?
比如你还有很多工作待处理,这时有人拜托你不属于你分内的工作;朋友向你借钱,但他已经借过很多次没有还了;有伙伴邀你一起旅游,但之前和他一起出游的经验实在是不美好。你没有拒绝,只能加班加点的先完成他人拜托的工作而把自己的工作耽误了;你把钱借了出去一直没见回音,伴侣一直埋怨你;你勉为其难的一起出游了,被烦躁的恨不得原地爆炸。又或者说你生硬的拒绝了,同事和朋友都认为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不通情理了。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自己失败的案例。时间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任静:有很多家长会找我咨询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情,但我是收个案费用的。有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也会找我问,其实如果是简单的几个问题还好,但她经常都是来龙去脉的讲占用很多时间。一开始第一次没有拒绝,后来就第二次、第三次,越来越多,其实我很困扰,但是我也想给朋友留一个好印象。
张伟:十多年没联系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件小事请请我帮忙,当时心一软就答应了,但后来越陷越深,后来我发现每天都得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协调处理里面的关系。
A1+反思加工
大家刚才也都分享了自己失败的案例,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如果我们现在重新回到之前的场景中,再有同事或朋友向你提出让你为难的请求,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你该怎样实现客气的拒绝呢?请大家在小组里分享一下。时间6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任静:我可以这么说“哎呀,李姐,感谢你这么信任我,孩子的问题你能想到来找我问(感谢求助者),不过你这问题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这手头上还正好有点事,现在没法给你讲(清晰坚定的拒绝)。要不然你把你的情况手写下来发到我们家长群里面,里面有几个老师包括其他的学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建议,我有时间也会在群里回复。(提供积极推进)”
张伟:哎呀谢谢你,十多年了还记得我,给我打电话(感谢求助者),但是你这个事我实在是办不了(清晰坚定的拒绝),有一个朋友可能会有办法,我把电话发给你,你联系一下看看(提供积极推进)。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其实拒绝别人并不可怕,只要你掌握了客气拒绝的技巧,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应用起来。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要害怕拒绝,那些好意思一再为难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