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白:
【自我介绍和分组】
大家好,我是新手拆书家熊红娟,现阶段的3个标签是教育工作者、在线教育推广者和自媒体人。
为了便于稍后的学习讨论,我们先分一下组,我左手边小伙伴一个组,右手边小伙伴一个组。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后,学习者在结合场景制定自己的目标时,能够运用smart原则检测自己目标达成的实效性。
【技能点】FAB图书介绍
FAB介绍法之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F:《只管去做》的作者是国内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邹小强老师。本书是目标管理类书籍,主要讲解了将愿景落实到具体行动的高效方法。
FAB介绍法之A:优势,“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A:本书豆瓣得分8.5分,同目标管理的其它书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故事的形式简洁介绍了目标管理的方法,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FAB介绍法之B:利益,强调“学习者”,引发兴趣,获得价值
B1:每到新年,我们内心总是充满期待和希望,给自己制定了许多目标。但是目标落实却总是不得法,导致目标无疾而终。本书囊括目标管理技巧,用5个步骤教会你如何告别行动低效、目标完不成的困境!
B2: 今天的拆页内容将引导大家掌握检验和制定目标的方法,促使目标更明确、具体、可行,提高目标达成的实效性。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原文拆页,时间大概是1分钟,读完之后,请举手示意我。
【技能点】【R】所选拆页,包括how的内容;且总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你的年度目标符合smart原则吗?如果符合实现的概率就更大一些。老付说。
这个你以前给我分享过,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且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这样啊,我说几个目标,你挨个儿打钩确认下它们是不是符合SMART原则。”
“行啊,来吧!”小强显得自信满满。
“第一个目标是:我要在3个月内学会弹吉他。”
“嗯……是具体的目标。”小强打了一个钩,然后接着说“结果不可衡量,什么”学会”啊?这个不够明确具体,结果也不可衡量,是学会弹《致爱丽丝》叫作学会呢,还是拿到全国指弹冠军叫作学会,对吧?所以它不符合SMART原则。”
“不错哦!那再试试这个:我要明年年薪上50万。”
“这个嘛,明确具体,结果也可衡量。”小强给这个目标打了两个勾,然后说,“但是不知道能否达成,因为不知道他现在的年薪。如果现在年薪5万,除非有充分的理由,想要年薪一下看十倍,是几乎无法达成的,所以也不符合。”
“厉害,我打算有空的时候到西藏玩’。”
“这个没有时间期限!我有时候就会这样,目标明确,但没有时间期限,于是就一直拖拖拖,拖到最后不了了之”。“看来深有体会啊!
下面一个,这个夏天要瘦身10斤。
“嗯······这个我有点拿不准,感觉挺'SMART'的,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直觉总是强大的!像这个目标就要多问一句:‘去年的瘦身成功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你觉得这次会成功?”如果能说出一些理由,那么我相信它是“SMART”的。如果不能,那就不太能达到目标。
有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写的东西,要多了解之后才能建立起实现目标的信心。比如说:每天背单词60个”,这样的目标看上去挺明确具体,但如果问他:“每天背单词是为了什么呢?”如果对方支支音吾说不出来,最后不得已说出:“我要学好英语呀!”这通常是假目标,如果对方可以立刻说出来,我想研究一些外国文献”,或者“我想关掉字幕看美剧”,或者“我想看英文原版书”,这些都会令“每天背单词60个'的目标更容易实现,这就叫作“和其他目标相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都读完了原文片段,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技能点】【I】拆书家讲解引导-预防异议
(一般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信心满满地给自己制定很多目标,然后开始去执行。这些目标大多数没有SMAR化,要么没有期限,要么过于理想,要么不够明确。最后辛苦了很久,也没有看到自己有多大的改变。
比如疫情期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三月份的时候,我要阅读2本书籍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但是不知道阅读哪两本书更合适,于是花了几天时间在网上选了两本书,书终于到了,但是又因为目标不够明确,执行不到位,导致阅读断断续续,到现在还没有翻完,阅读过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印象。
(坏处)这种制定目标的方法可能不符合实际,比如不清楚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当然也可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跟当前的其他目标关联并不大,因此实际中达成的可能性较低,同时个人还会因为目标未达成而打消自己制定目标的积极性,导致目标落空。而当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就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或者即便完成了也十分低效,甚至做的过程中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十分有必要的。
(What)那么怎样制定目标才更容易达成呢?今天这个片段介绍的SMART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提高目标达成的实效性。
(How)SMART原则主要从五个方面检验目标是否具体可行:
具体(Specific): 目标明确、具体,用具体语言可以说明达成的行为标准。
比如:我这个月要读2本思维类书籍,《终身成长》和《结构思考力》。
可衡量(Measurable):目标可衡量,可以用数据来衡量。
比如:阅读完本书且完成本书的阅读感想。
可达到(Attainable); 目标可达成,够一够,努努力就能达成。
比如:每天需要读30页,30天刚好读完。
相关性(Relevant);与其他目标有一定关联。
比如:希望通过阅读《终身成长》和《结构思考力》,完成阅读感想的方式找到并梳理自己的思维模型。
时间期限(Time-based):目标有明确的截止时间。
比如:比如这个月30日前完成阅读。
(Why)运用SMART原则,从五个方面深入检验目标,能够促使目标更加明晰,提高目标实现的实效性。
(反例变正例)像刚才提到我目标这个月读2本书,我可以这样来制定:
我的目标是这个月30日前(T)阅读2本致用类书籍《终身成长》和《结构思考力》(S),每天阅读30页,30天阅读完(M)并完成本书的阅读感想发表在个人公众号上(A),从而找到并梳理自己的思维模型,提高自己思维能力(R)。
(Where)SMART原则只适合衡量事情,用于衡量愿景或者目标,促使执行更高效;但是不适合衡量人。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多用心,少用脑。像找女朋友或者团队项目进展之类的不适合SMART。
(预防异议)当然,SMART原则是设定目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不能保证SMART化了就一定能实现。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影响,目标也有可能偏离,这个时候及时总结反思,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对此进行有针对性调整,这样目标才能顺利完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2】分步催化1,运用显像提问法。
接下来,我们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你会不会遇到需要定目标的场景:比如公司集体会议上要求员工多学习,正好你也想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于是你想到了阅读;再或者你发现自己最近长胖了,想跟朋友一起抱团坚持锻炼。请你思考一下,在便签纸上记下想制定某个目标的情景。注意,只要找到这个情景即可,把情景写下来就好了。待会我会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董艳芳场景分享:希望在崔律7月13日的习惯力营开启看完《掌控习惯》这本书,改变自己的习惯。
【技能点】【A2】分步催化2,引导学习者将刚才记下的情景加工成符合拆页所示方法的例子。
接着上面的场景,请大家想一想如何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落实这个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什么,并按照上述SMART原则一一检验。
学习者董艳芳案例分享:
目标:希望在未来17天时间完成《掌控习惯》这本书,改变自己该时期内晚睡的习惯。
S: 通过未来17天阅读实践来改变该时期内晚睡的习惯;
M:改变该时期内晚睡的习惯,做到每晚10:30之前入睡;
A: 17天内每天20:30前入睡,100%达成;
R:通过阅读实践来改变该时期内晚睡的习惯;
T:改变6月27-7月13日这段时期内晚睡的习惯。
【结语】
感谢小伙伴找了这样一个适用的场景,用SMART原则优化了自己的目标。
那今天的话,我们一起学习了SMART原则,接下来也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用SMART原则去制定、优化目标,从而促使目标高效落地、达成。这就是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