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上党筹备分舵第5次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设定学习目标。要求: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或动作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 学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来找出自己的行为动机,变被动为主动

简单开场,分组

【开场】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上党分舵线下拆书练级活动,我是今天的领拆人,RIA学习力导师、一级拆书家闲人原东升。

【分组】为了方便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讨论,我们简单分个组。今天有*位书友到场,我们*人一组,这样分开。

谢谢!

用FAB法介绍图书。要求: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F、A、B

先来介绍一下我今天拆解这本书。

【F特征,书中讲什么,用于激发好奇心】本书将“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划分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书中用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在各种场景下如何使用这种沟通方式。

【A优势,用比较突出权威性】市面上也有很多讲沟通力相关理论的书籍,但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不仅在非暴力沟通理论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更有着50多年的实践经验,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荣获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还可以通过亚马逊、当当等平台的畅销书排行,看看本书的受欢迎程度。

【B利益,强调与学习者的关系,引发兴趣】你可能会说自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不会和“暴力”扯上关系。但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人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用温和的沟通方式化解人际冲突,以维持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B2】

今天我就用书中的一个片段告诉大家在面对自己不得不做的无奈之举时,如何使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变被动为主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1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这个片段。

【R】阅读原文

还有30秒,好,时间到,没看完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会到片段内容进行讲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目标:3W1H  要求: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找出通常做法,举出反面例子,并使用how加工成正面例子

【what】同样是去完成一件事情,花费同样的时间,取得同样结果,你会希望过程中俯拾皆是(充满)乐趣,还是被负面情绪包围呢?

有时候,我们实在是对一件事情提不起兴趣,甚至厌烦,同时我们又认为“不得不“去做这件事,这往往让人身心备受煎熬。面对这种情况,原文片段给了我们一个小方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why】正如原文所讲,当你认为很多事情“不得不”做的时候,我们会逼着自己去做。(通常做法)这个过程自己的内心是痛苦的、是不快乐的,甚至是抵触的。其背后的原因只是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完全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

如果忽视自己内心的这种负面情绪,就算是事情完成了,自己也感觉不到快乐。而这种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和表露,就会给人一种负能量的感觉,谁又愿意整天和一个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不这么做的坏处)

【反面例子】

之前我一直羡慕自由职业者,厌恶体制内的各种潜规则和所谓的官场文化,所以不想上班,但每天还不得不早早从温暖的被窝里挣扎出来,赶在8点前去单位签到。然后又不得不听从领导的安排,写一些毫无意义的文字材料;下班后又不得不陪着笑脸参加各种饭局应酬;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喝得烂醉……

实际情况是,很多工作也做了,但因为经常发牢骚,老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关系也日趋微妙,感觉自己正在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how】

针对这种情况,片段中给出了3个行动步骤,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需要:

1、列清单:列出自己不得不做的,感觉没意思、无趣的事情。

2、变选择:在所列的清单前,加上“我选择做”。这一步非常重要,这是转变思维方式的关键一步。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消极的态度转变成一个积极的态度。

3、找需求: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哪些后果是你不愿意看到的?为什么?)

【加工成正面例子】(准备白板)

 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反思之前的种种行为,先列出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情,然后在前面加上“我选择”,最后在后面加上“是因为我想要……”:

1、我选择8点前去单位签到,是因为我需要这份工资,且想要成为一个守时的人;

2、我选择听领导安排写材料,是因为我想要得到领导的认可;

3、我选择参加应酬并喝醉,是因为我想维系好这些人脉,而喝酒是一种途径。

说到底,自己还是需要这份稳定的收入,意识到这一点,我把自己的爱好结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并利用相对宽裕的时间学习各种新技能,为自己铺设另外的收入管道。

【where】当你觉得自己不得不采取某些行为,并愿意做出改变时,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找到自己的行为动机,进而主动选择采取行动。你可以选择积极面对,主动改变,也可以选择放弃抵抗逆来顺受,无论如何,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要求:使用显像提问法,包含具体情景

【拆书家提问设计】

【场景设计】

好,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上周某天的经历:早上叫醒你的是闹钟还是梦想?然后是给家人做早饭,送孩子上学,赶去上班,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处理客户投诉……等等类似情景,哪些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中哪些事情让自己觉得很不开心?哪些事情让你内心感觉到很抵触、甚至会想暴怒、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呢?

请用1分钟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写下来。

注意:把这些事情列成清单式,并在前面空出一点位置

【学习者案例记录:】

崔婕:

每天早上6点20起床。

付佳:

到绘本馆整理绘本。

立蓉:

照顾妈妈。

A1+反思加工。要求:指令清晰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大家写出了之前某一天经历过的认为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现在就给大家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你还会那样认为吗

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写下的案例,使用片段当中的三步来寻找自己的行为动机。刚刚已经完成了把你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情写了下来,现在第二步,在前面加上“我选择做”。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步,找需求,想一想“我选择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想要什么?”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哪些后果是你不愿意看到的?为什么?

现在,请在小组内分享一下,你刚刚列出的不得不做的事情,用了“我选择”之后,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找行为动机——学习目标)

给大家3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还剩最后1分钟,没有发言的抓紧时间。

请每组选一位代表上来分享自己的案例(优先在小组内没有分享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

崔婕:

我选择 每天早上6点20起床,是因为我爱他们,我想要为家人做早餐。

付佳:

我选择 到绘本馆整理绘本,是因为我想让大家体验到更好的阅读环境。

立蓉:

我选择 照顾妈妈,是因为我爱妈妈,她现在生病不能自理,我是一个孝顺的女儿。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大家也用这个方法找到了自己的行为动机,并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

最后,希望大家下周遇到有人说他不得不做什么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个方法教给他。

我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